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芯泳空間 >  Art Basel 2023

李芯泳

李芯泳(Monique Lee ,MaS studio Ltd. Design Director)擁有室內設計及建築的專業資格、工程管理碩士。李芯泳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已超過十年,不論是商業、住宅、辦公室或大型屋苑的示範單位都有豐富的經驗,工作項目遍佈中港兩地。專長以用家角度出發,致力將建築、藝術及室內設計融合為一,令所有項目都既美觀又能顧及實用和舒適度。
Art Basel 2023
發表於 18-04-2023 12:00 AM

         今年香港的Art Basel可說是藝術界的盛事,如果大家之前沒有時間親身去的話都不用灰心,在這樣可以回顧一下。這次所展出的藝術品分別來自32個不同國家共177間不同的頂尖藝廊及藝術家的代表作,可說是陣容鼎盛。而且有兩層的展區,眾多的展品,我們現在便回顧一下有什麼特色的作品:

 

 

 

   香港人又在香港點都要支持一下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的裝置作品,名為《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

        《推車派對》是以被丟棄的廢料製作,由14米的拼布和6個手推車座位組成。香港紡織業傳統業者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啟發了林嵐對勞工及消費主義的思考。通過轉化回收材料的本質,她創造令觀眾可以聚集的庇護所。

《屋簷下的擁抱先生》(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

 

         這是藝術家楊沛鏗創作的藝術作品,由13棵懸掛的發財樹組成。,猶如凝固在半空的片刻,喚起了人們在全球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同樣也像被困於靜止的時刻之中。而這件作品提出在被隔離和惴惴不安之中人與人的互相依賴,展現出一種集體的緊張和無力感,也象徵了團結和韌力。

  

《紅白藍系列》又一山人

 

        有一定的年幾的你便看得懂這些香港經典,藝術家模仿已故「九龍皇帝」曾灶財的文字,將街頭塗鴉的隨機文字複製到紅白藍帆布上,而其中一份作品正好呼應香港的復常活動——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

 

 

          藝術家同時也利用帆布造出不同帶有本地特色的傢俱及地毯。作為香港人點都要了解一下香港的往事。

 

 

 

        眾多的作品之中當然不乏大師級的作品,知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這次便展出一看便知道是她的波點南瓜,但綠色的南瓜真的不是常有。如果覺得看不夠的話不防到M+再看,M+ 的展覽到2023年5月14日呀!

 

 

 

 

        同樣是大師級的作品,這朵太陽花,你不會不知道是那個藝術家嗎? 對啦! 就是村上隆,今年的典中一張作品的取材也是大家熟悉的卡通人物 「多啦A夢」,而他本人更親生到現場。

 

 

 奈良美智的陶瓷作品。

 除了大師級的作品之外,場內更設有專為大型作品的展區名為「藝聚空間」

 

 

 

 《沉默的孤獨》(Solitude of Silences)

       由韓國藝術家金泓錫(Gimhongso)創作,以樹脂、泡沫橡膠、衣服、布料、膠袋,打造出七個不同的人形人物並且帶著動物頭套,而各個「表演者」也會如他們旁邊標示的描述似的,有著不同的外型及性格,代表及象徵社會中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人。這幽默的手法像講述了我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噴泉:夜晚花園》(Night Garden)

         另一件大型裝置藝術品是由內蒙古藝術家Nabuqi(娜布其)所創作。作品是以PVC防水布包著一個大型的噴泉,讓人覺得噴泉像在維修似的,但實際上噴泉卻是正常運作,藝術家向來喜歡透過作品令人著迷於參透細節和背後語境,從而反思虛擬與真實之間的關係,加強了人們對世界的理解。而這組裝成詩意和帶政治性的舞台空間:「這種串連不尋常和反紀念碑式的特性將通常象徵權力的公共基建轉化為一組複雜的物質關係。」在重組作品的過程,物品的形式和功能將會隨之而轉變,令人重新思考對此刻、過去和未來的看法。

 

  

《The Wine Dark Sea》

         由烏克蘭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是她作為墳墓製造學徒經驗的延伸。以76塊大理石雕塑組成的裝置,體現一種劇場構作,以紀念2016年在澳洲發生的瑙魯文件洩漏事件。並且將文件中與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相似的字句配對,然後將這些字句雕刻在大理石上。這個裝置也有著一種普遍性,因為它關注了戰爭對身體帶來的殘害,以及那些因為無處不在的鬥爭而流離失所,需要庇護的人們。

 

 

 《向量》(The Vector)

             來自White Cube藝廊的藝術家David Altmejd 的作品,這是在場內一件高達4米的雕塑,猶如一個真人大小並有一對長長的兔耳以瑜伽姿勢屈膝而坐的人物雕塑。而再細心看看會發現這個雕塑是半人半兔的造型,好像若有所思的看著前方,對藝術家而言兔子在心理學家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原型」中代表騙子,象徵非理性和反覆無常。

 

 

 《The Constructor》     

        由印尼藝術家Mella Jaarsma創作,在展覽期間由建築工人將會持續搭建竹棚,而藝術家則會身處其中,而每天都會新增一位表演者,因此不同時間入場參觀都會看見到不同形態的竹棚。

 

    

 

 

 

 

  Mr Doodle的空間內可體驗他的創作所帶來的愛、快樂和幸福。

 

 

  Philippe Parreno的《Iceman in Reality Park》

  

  曹雨的《Boss》

 

 

   Joshua Kane Gomes的《Panasocial》系列

 

 

 《玩具包裝組》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Shih Yung-Chun)新作,他八十年代社會雜誌內頁收錄的文章與照片,重塑成人偶及搭設場景,再把雕塑包裝成舊玩具模樣,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十分有趣。

 

 

 Tom Friedman的 《Hazmat Love 》

 

 

  Mungo Thomson 的 《 Time 》

         作品真的很多也不能一一與大家分享,但這一次的 Art Basel 真的很精彩更對2024的Art Basel更期待。

閱讀(287) 網誌分類: 建築 設計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