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新聞專題 2019 年 04 月 21 日

招標賣樓成風 被轟監管不力 銷監局補鑊急出招

有發展商繼「擠牙膏」賣樓後再獻新猷,去年度出「借用」賣豪宅特色戶的手法,將少量一手中小型上車單位以招標形式發售,旋即惹來爭議。今年更變本加厲,首季近三成新盤成交居然屬招標形式,終招來全城炮轟。

由於發展商招標賣樓既無價單亦無底價,加上不時向買家提供大額回贈折扣,市場根本搞不清招標單位的實際成交價。個別地產商便可藉此炮製高價成交假象。跌市時固然有助「托市」,回升時更可推波助瀾,卻嚴重削弱樓市透明度,對其他準買家極不公道。

然而監管新盤的銷監局卻遲遲未有擺出強硬姿態,遑論積極介入,至上周才急急出招「補鑊」。查實一三年成立的銷監局,在新舊專員陳鈞儀和馮建業先後掌舵下,六年來只成功檢控過七宗個案,卻四度招來消委會「炮轟」監管不力。今次新盤招標亂象,無疑將銷監局的「能力」再次展現於人前。

今年首季近三成新盤成交居然屬招標形式,不少更屬上車盤,惹來全城炮轟。其中白石角新盤採用較多招標方式賣樓。

針對愈來愈多新盤採用招標方式賣樓,不單消委會早已表示關注,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梁志堅本月初亦「忍唔住」開聲批評情况並不健康,直言上車盤不適合以招標方式出售,並就新盤招標定下新指引。

相反,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下稱銷監局)在市場不斷抨擊發展商濫用招標方式賣樓下,上周五才向地產業界發出「指引」,要求發展商在成交紀錄冊列出所有付款詳情。例如向買家提供折扣、贈品、財務優惠或者利益等變相「減價」招數,都要詳細列明協定中的支付條款細節,逼發展商增加招標的透明度。

另一邊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亦終於「發炮」,指有招標賣樓的發展商可能違反《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銷監局正調查有關個案,會基於證據嚴格執法。

銷監局急急「補鑊」,能否成功解困平息民憤,仍要拭目以待。過去數月連番批評招標賣樓欠透明度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說︰「銷監局真係做唔到嘢,應該廢咗佢!任由地產商招標根本唔合理。」

 

濫用招標全城炮轟

在覓地無功下,加上未來十年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調高至七三比,令每年私樓供應突然大減,政府對樓市癲升似乎已無能為力。香港無論平均樓價抑或豪宅價格,都再次榮登全球最貴。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更蓄勢再破頂。任何樓市亂象,自然容易激起民憤。

去年八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一度見頂回落。當時中美貿易戰風頭火勢,特首林鄭月娥又推出「娥六招」震懾地產商。除掟出空置稅外,更規定新盤推出市場的單位,每次最少達項目總單位數量的兩成,企圖打擊發展商慣用「擠牙膏」愈賣愈貴賺到盡的銷售手法。

有發展商見招拆招,想到利用賣豪宅特色戶的慣常手法,將少量一手上車單位以招標形式發售「試價」,隨即惹來很大爭議。由於招標賣樓既無價單亦無底價,加上有發展商不時向買家提供大額回贈折扣,動輒等於樓價一至兩成,市場根本搞不清招標單位的實際成交價,甚至可能形成高價成交的假象。

個別地產商之後便可以用招標成交的「高價」做基礎,推盤吸引其他買家。跌市時固然有助「托市」,回升時更可推波助瀾,卻嚴重削弱樓市透明度,對其他準買家極不公道。「面積千幾二千呎用料好靚,設計好特別嘅豪宅就話招標,細單位無理由咁做,有冇搞錯先?」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說。

及至今年首季,部分發展商變本加厲,由過去以豪宅特色戶為主,變成連細價樓、納米樓亦大量以招標形式發售。翻查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網的成交紀錄冊,期內有近三成單位是以招標形式沽出,當中不少更是民生上車盤,終招來全城炮轟。

例如位於白石角的某樓盤,全盤有六百六十七伙單位,單位實用面積由四百四十七呎至四千四百四十九呎,屬一至四房,主打上車盤。自去年開賣以來,項目全數單位都以招標形式出售,已賣出超過一半單位。至於數街之隔的另一樓盤,是準買家的上車樂園,年初至今共沽出五百一十八伙,同樣全部以招標形式沽出。

現行《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其實並無規定招標賣樓只限某類單位。發展商若以招標方式銷售一手住宅物業,可以毋須提供價單,由準買家自行出價,價高者得。

不過部分發展商濫用招標方式,卻明顯違反銷監局「提高香港一手住宅物業銷售安排和成交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以及提高對一手住宅物業買家的保障」的成立目的。「最起碼都要限制每個新盤招標數量,唔可以多過一成。」湯文亮說。

前銷監局專員馮建業在位三年,只就同珍集團旗下富雅閣提出檢控。

 

新盤亂象層出不窮

然而身為前線監管機構的銷監局卻後知後覺,遲遲未有擺出強硬姿態,遑論積極介入。直至本月初,銷監局才首度公開表示「關注」,不排除採取任何措施,並提醒透過招標入市的準買家,要先參考有關發展項目的成交紀錄冊,自己做「功課」;惹來市場人士質疑監管不力。

為監管新盤銷售亂象,包括被市場詬病已久的「擠牙膏」逐少賣樓推高售價的手法,政府一○年成立「立法規管一手住老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由消委會代表、地監局代表、地產建設商會代表、運房局及地政總署等組成,為《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展開討論及諮詢。

一三年四月新例正式生效,銷監局應運而生,編制共有三十二人。首任專員由八七年加入政府並參與立法的原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馮建業出任。不過銷監局成立後,一直惹來四方八面批評「hea做」,猶如「無牙老虎」。

及至一四年十一月,有份參與立法的消委會率先發炮,怒轟銷監局成立一年多以來「零」檢控,根本無法杜絕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新盤銷售手法及問題,同時列舉發展商及地產代理「七宗罪」,包括「擠牙膏」賣樓、樓書、價單及成交紀錄冊資訊過於龐雜繁瑣、銷監局設立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使用率低等等,令人側目。

現任銷監局專員陳鈞儀原本是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一六年與馮建業「對調」職位,作風相對「進取」,但至今亦只成功檢控過六宗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