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新聞專題 2018 年 11 月 11 日

「明日大嶼」 集三任特首大成 董建華發功力撐林鄭

填海興建人工島的「明日大嶼」計劃出爐後,爭議聲不斷。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率先開火,批評政府「志大才疏」,沒想到當經濟下行時香港庫房是否頂得順。不過,前特首董建華則不斷發功力挺林鄭月娥,先在《施政報告》公布前邀請「民間特首」劉德華錄製宣傳短片撐填海,近日又與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唱雙簧。據悉,董建華在任時已視填海為治港理念,惜當年時不利兮,無法成事。

「明日大嶼」前身是前特首梁振英倡議的「東大嶼都會」,曾參與該計劃前期研究的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出來護航。他接受本刊專訪拆解選址交椅洲,是因為該處位於港島與大嶼山之間,能貫通市區與機場及港珠澳大橋,方便連接世界及通往內地。同時,該處水深淺有利填海,當局亦有意用建築廢料取代海砂,節省成本。

團結香港基金落本製作多幅模擬圖,勾勒出「強化版明日大嶼」的具體構想。

「明日大嶼」計劃出爐後,惹來各方關注,環保團體、部分工程界人士的反響較強烈,多次公開批評政府輕視計劃的技術難度,以及對環境生態造成的隱憂。

據悉,政府內部尤其是工程部門,確實對計劃有疑慮。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率先開炮,謂中部水域建人工島是差勁及瘋狂計劃,批評政府「志大才疏」,並無考慮若出現經濟下行,政府財政緊絀,但香港已「洗濕個頭」惟有繼續揼錢興建,「從倒第一桶泥填海開始,已無法返轉頭。」

他認為填海不是唯一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例如新界有很多土地,但政府不去處理,反而建議在海中心填海,是取難捨易。」

本身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的民間土地資源專家組成員任憲邦指出,「(當局)只強調填海造價,但填完個島之後還要興建三條鐵路和三條公路,工程複雜,造價不菲。」

此外,土木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亦說,中部水域的淤泥層會引發沉降,必須在填海前處理,需要的海砂變相會增加。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就謂,「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局對海平面高度升幅的預測,人工島的海堤設計不得低於十二點五米,風險咁大,係咪值得花咁大量金錢?」

在位時力推填海屢受挫折的董建華,麾下團結香港基金近月不斷為填海作宣傳攻勢。

 

造價破壞生態受爭議

「明日大嶼」陷入四面楚歌窘況,但首任特首董建華則不斷加持及發功力撐。據悉,董建華在位期間,已視土地房屋是重中之重的政策,填海工程更是他治港大計核心,他任內曾提出多項填海計劃,惜惹起連場爭議,最終能上馬的寥寥可數。

影響最深遠的案件,是○三年有關注組織入稟終審法院推翻灣仔填海計劃,法院最終裁定除非「有迫切及凌駕性的當前需要」,才能夠填海,自此本港的填海步伐就慢下來,多項基礎建設項目及長遠的土地發展計劃被迫擱置。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填海造地計劃備受爭議,支持與反對陣營都力陳各自的理據。

林太與董建華理念可謂不謀而合,她出任發展局局長時,已重提填海,她轄下的土木工程拓展署曾拋出廿五處的填海選址作諮詢,包括三個人工島,倘全部接納可開拓二千五百公頃土地,惟當時的社會氣氛未配合,諮詢完結後,計劃不了了之。

直至林太當上特首,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出爐前一個月,由董建華發起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搶閘」建議在坪洲、交椅洲、喜靈洲和周公島之間,填海興建二千二百公頃的人工島,面積比當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拋出的諮詢方案大逾一倍。

一六年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左三)訪港,時任特首梁振英(前右二)為他介紹「東大嶼都會」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