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陸叔開CHAT 2018 年 04 月 14 日

陳永陸

生活是很個人化的態度,人稱「陸叔」的著名財經股評家、兼投資策略顧問,用輕鬆心態,與跨界別嘉賓及以時事專題,去打開財經及以外的話匣子。

由辦館到七億杯啡茶的故事

對好多香港人來講,幫襯茶竇係生活一部分,我自己都好鍾意下午歎番杯提神醒腦嘅奶茶咖啡。前排我同捷榮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黃達堂(Peter),坐低飲杯咖啡傾吓公司發展方向同餐飲業嘅境況。Peter絕對係餐飲業界嘅KOL,因為佢喺一九七八年已經入行,奉獻咗四十年青春畀公司,當初為咗堅守祖業而加入公司,到今日捷榮已經發展成一間有領導地位嘅綜合餐飲服務供應商。

捷榮主要做定制B2B咖啡茶,香港好多餐飲店沖嘅啡茶都由佢供應,但係唔會一樣口味,因為公司會為餐飲店定制不同嘅配方。公司在二○一六年佔香港B2B啡茶市場24.5%,排名第一。咁即係乜嘢概念呢?按二○一七年嘅數據,捷榮每年出售嘅啡茶產品可以共沖出五點五億至七點四億杯咖啡同奶茶!

捷榮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就要由黃家第一代講起,Peter祖父黃喬早喺一九三二年開始經營雜貨辦館,後來全力經營咖啡及紅茶貿易批發,啡茶一賣就賣到今日。至於點解要做餐飲,就要講返昔日香港嘅飲咖啡文化,唔好以為係時來運到,其實係目光遠瞻至真。

捷榮嘅發展在七十年代已有伏筆。Peter作為黃家第三代接班人,加入公司後不但冇因循守舊,反而憑銳利目光積極開拓本地咖啡市場,睇準七、八十年代美國快餐店同大酒店對高端餐飲嘅龐大需求,加大火力自家研發本地啡茶原料,既能確保產品質素同供應量,亦令自家產品成本降低,最終在八十年代成功打入酒店咖啡室,搶佔本地高端餐飲市場一席位。生意人嘅眼光同視野的確係成敗嘅關鍵。

時至今日,我敢肯定冇幾多個香港人未飲過捷榮出品嘅啡茶,因為大至酒店、大型快餐店,小至茶餐廳,都係捷榮嘅供貨對象。近年公司發展已唔再局限喺「三高」(人工、租金、皮費)嘅香港市場,而係將生意版圖擴展到東南亞同中國,Peter希望喺公司邁進八十五周年之際,逐步帶領公司發展成亞太區首屈一指嘅餐飲業供應商,咁佢就可以功成身退。

其實唔只香港人鍾意飲咖啡,世界各地都愈來愈多人上晒「咖啡癮」,唔單止愈來愈多人飲,更愈飲愈「精」。近年全球咖啡豆年產量接近一百億公斤,消耗最多嘅係歐盟,第二至五位依次係美國、巴西、日本同菲律賓。雖然排隊都未到香港,但香港人無疑愈飲愈講究,過往我哋光顧快餐店,唔會問咖啡豆種類和產地,但今日就會研究邊款咖啡豆或製作方式適合自己。

變通革弊,與時宜之。捷榮作為B2B供應商,以往要依靠餐飲公司向消費者推廣,但近年決定進一步承擔咖啡文化培育工作,於二○一六年成立品味咖啡學院,聯同院校合辦證書課程,為有志成為咖啡師嘅年輕人提供培訓機會。的確,任何一盤生意都必須與時並進,Peter堅拒日後公司行世襲制,投放資源培育專業人士為團隊注入新血,先至係一盤生意長做長有嘅上策。

陸叔與捷榮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黃達堂(Peter)(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