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走過貧窮大地 2014 年 04 月 21 日

盧子健

盧子健,樂施會長期義工,為探訪樂施會扶貧項目,足迹踏遍中國大陸、東南亞、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從貧窮人的勇敢中得到鼓舞,為日趨惡化的貧富懸殊感到神傷。

從救災到建設公民社會

去年四月二十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七級地震,當時在香港及內地引發了應否捐錢救災的連串討論。地震發生至今快將一年,早陣子再次掀起話題:立法會給予四川省政府一億港元的賑災撥款,大多用來購買挖泥車、衞生車(即垃圾車)和消防車,是否用得其所?港府應如何監察捐款的用途?公帑最終能否直接令災民受惠?

雅安地震引起本港公眾關注捐款如何運用及往後的監察。有不少人認為把錢捐予非政府組織協助賑災,更有保障。從正面的角度來看,理性的討論有助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亦能提升非政府組織對公信力、透明度及問責性的要求。

政府的豐富資源及強大動員能力,在救災中不可或缺。通常最先到達災區打通救災管道,搶救生命,把災民遷移至安全地方的,就是政府及軍隊。而非政府組織在救災及重建工作中,亦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可補充政府資源投放的空隙,擴大救災及重建工作的覆蓋面,令被忽略的社群獲得支援,包括位處偏遠、貧困、缺乏外界關注的社區,以及少數民族、婦女等弱勢社群。

自二○○八年汶川地震以來,內地民間社會的動員力大大提升。在雅安地震救援期間,我們看到來自公民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其中。地震發生後,超過一百多家地方性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作出回應。政府在雅安市設立若干個服務中心,充當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即義工)之間的協調機構。樂施會是第一個在服務中心申請登記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正正因為民間的參與愈趨積極,如果能夠提升公民社會開展緊急救援和社區發展工作的專業能力,這樣就會有愈來愈多的本土組織能夠開展更專業的相關工作。

樂施會在雅安地震中,重建工作方面特別關注資源較匱乏和相對貧困的地區和人群,並以農村生計、防災備災及社區衞生健康為項目的主要方向。一直以來,為內地民間團體或非政府組織提供項目執行及管理能力等的相關培訓,是樂施會在內地推行項目的一個重要範疇。在雅安地震的項目中,合作夥伴亦以四川本土的非政府組織為主。

重視及支持當地民間團體、夥伴及社區的發展,有助推動內地民間團體發展及能力建設,這亦是提高它們問責性與公信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同時,本土組織的發展有助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和促進貧困偏遠地區獲得生計改善的機會。救災及重建工作,是一個推進社會發展的歷程,從雅安地震中,我們看到一個公民社會的雛形,已逐漸在內地形成。

在被冠以「慈善之都」的香港,公眾對捐款的運用作出深思,其實帶出了一個正面的訊息,表示市民關注災民是否真正能獲得幫助。這一分一毫捐款的意義,亦因而超越只是出於同情的反應,超越只是一時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