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3 年 11 月 30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一拍即合

一所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美國名牌大學,如何與創校只有三十多年的亞洲大學連繫在一起?這是不可思議的結合。Yale-NUS College的創立源自四年前的一個茶敍:當時,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萊文(Prof Richard Levin)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祝全出席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閒談間提到在亞洲成立博雅教育學院的構思,彼此一拍即合,開展這次實驗之旅。

去年我出席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陳祝全校長向我娓娓道出這段高等教育界的「姻緣」,當時我覺得:哪有這簡單?一個茶敍、一席對話,就可以把享負國際盛名的耶魯大學帶到東方?上個月,我往新加坡出席THE World Academic Summit,藉此機會拜訪Yale-NUS College,並且與該校的副校長和行政人員交流見面。

校園內的標語,說明了這所大學的成立背景。

其實Yale-NUS College的誕生殊不簡單,耶魯大學校內爭議不斷,他們對新加坡的政治、公民權利,以至文化抱有懷疑態度,該學院能否維護耶魯大學持守的價值觀及學術自由?另一方面,新加坡國立大學近年迅速冒升,已經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而新加坡是比較務實的社會,以博雅教育為重心的大學能否生存?

在一片爭議聲中,萊文校長和陳祝全校長顯露出無比的毅力和勇氣,他們的目標明確:在亞洲成立一所高質素的博雅教育學院,正如他們的願景─「立足亞洲,面向世界」(in Asia, for the World)。四年間,陳校長說服了新加坡政府,得到他們的支持;而萊文校長也力排眾議,邀請有共同願景的耶魯同事,加入籌備創校的工作,他們的目標就是為世界提供最優秀的博雅教育。

興建中的Yale-NUS College校園。

Yale-NUS College的常務副校長滿腔熱誠地與我分享他們的願望:正在興建的校園會提供現代化而親切的學習環境;專家學者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學府;四年制的大學課程中,三分之一是非主修的課程,如哲學和政治思維、文學與人文科學、歷史等,充分實踐深且廣的「T」字形教育模式。他們所展示的教育藍圖和理想達至世界級水平,正如Yale-NUS College所言:「1+1=3」,產生奇妙的協同效應。

從Yale-NUS College的誕生,泛起了幾個層面的反思:政府對培育明日社會的人才有甚麼取向?是趨向專才還是全才?兩者如何取得平衡?香港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遠見,銳意培育適切的人才,積極尋找國際機遇?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香港的年輕一代和家長如何看待大學教育─大學是職業訓練所,還是建立自我、發展多元潛能、擴闊視野的地方?整體社會能否接納像Yale-NUS College以博雅教育為重心的院校?從高等教育界的角度來看,耶魯大學與香港和中國內地早已建立了聯繫,那為甚麼他們創辦第一所亞洲的博雅教育學院時,選擇了新加坡,而非香港和內地?香港在國際的學術舞台是否積極進取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值得我們仔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