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杏林手札 2019 年 10 月 18 日

方嘉揚

方嘉揚醫生,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難治仍須治

黛比(化名)自小立志成為女強人,為了達成目標,她一直過着食無定時、日夜顛倒的生活。幸好,多年來的努力並沒有付諸東流,她終在兩年前晉升為管理人員。不過,鐵人也有倒下時。去年,她在開會期間抽搐不斷,同事趕緊召喚急救車,把她送院治理。
入院後,醫生詳細詢問黛比的病歷,原來早在數個月前,她已經歷過同樣的抽搐,只是當時不適時間較短,後來亦沒有異樣,因此並未求醫。醫生根據她的徵狀,安排腦電圖、磁力共振掃描等檢查,診斷她患腦癇症。醫生也處方了抗腦癇藥,並囑咐她放鬆心情、多加休息。然而,她接下來又多次發作,其中一次更撞傷頭部。後來她自行瀏覽網上資料,擔心自己患的是難治性腦癇症。
根據研究數字,全球約有六千萬名腦癇症患者,當中約三成屬「難治性腦癇症」,即使採用了兩個或以上抗腦癇藥物治療方案,仍無法控制病情,時有嚴重發作。這班患者不但腦癇病情不受控制,也可能患上焦慮症、抑鬱症、認知功能受損等共病症;更令人憂慮的是,他們發生意外、傷殘、早逝、猝死的風險都較其他腦癇症患者高。

 

 


雖然難治性腦癇症不易處理,但患者不必感到絕望。事實上,現今已有多種方法改善病情。藥物治療方面,目前抗腦癇藥物超過二十種,它們的特性、作用機制各有不同,醫生可根據個別病情,制訂個人化治療,例如配合兩種或以上的藥物,利用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加強病情控制。
非藥物治療方面,患者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問題部位,如前顳葉等;不適合接受手術者,則可考慮以電刺激迷走神經或腦深層。患者亦可嘗試生酮飲食法,在醫護人員的監察下,建立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的飲食習慣,以此產生酮體,從而保護神經細胞、減少腦癇發作。
醫生計劃進一步治療前,須先排除「偽抗藥」的可能性。原來,部分反覆發作的個案,未必是源於對藥物產生抗藥反應,反而因為藥物劑量不足、患者用藥依從性欠佳,或因酗酒、缺乏睡眠等因素,令病情不受控制。
正如黛比的個案,醫生在覆診時詳細詢問她的作息及用藥情況,發現她因擔心副作用影響工作,一時漏服藥物,一時只服一半劑量,腦癇才會不斷發作。了解過她的需要後,醫生決定處方另一種藥物,只須每天一次,她按照指示用藥後再無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