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8 年 03 月 08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夢寐以求的校園

此刻身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考察工作,這是我自一九七八年畢業後首次重返母校逗留一段時間,抵達校園的一剎,頓時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很是親切。史丹福享譽全球,大家都知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學之一,與哈佛、牛津、劍橋及麻省理工等齊名。香港更有出版有關「史丹福教育」書籍,或許大家更關注的是如何培養子女考進頂尖大學。兩年前,我亦曾在此專欄撰文比較史丹福及哈佛兩所名牌大學,但今次我想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史丹福的校園環境及氛圍。

經過歲月洗禮,昔日我眼中的大學校園,今天已變得截然不同。相隔四十年,就算對於那些未曾改變的事物,今天我亦有另一番體會。

史丹福校園的自然景致可算是得天獨厚,天氣經常都是風和日麗,四季如春,就算冬天早晚溫差較大,但日間進行戶外活動也感覺溫暖。校內設施完善,有高爾夫球場、

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國家實驗室)、很多世界級博物館及美術館、羅丹雕塑園,甚至有個大型購物商場。校內山丘上還有個射電望遠鏡「The Dish」,那座山更成為行山熱點。史丹福還有個馬術中心,這倒不出奇,其實校園原址本是個牧馬農場,大學有時還會被暱稱為「農場」。校內本來有個湖,我從前在那處學習划艇,但現已乾涸。因史丹福的佔地面積大,更獲自己的郵政編碼94305。當然,史丹福也有一系列「指定配套」,包括學術大樓、實驗室、師生宿舍及體育設施等。

跟香港各間大學校園相比,史丹福校園所帶來的感覺完全不同─大部分大樓最多只有三至四層高,整體感覺較開揚。校園有一萬九千個單車位,每個角落都滿佈單車蹤影,大家對以單車代步習以為常,但在香港,踩單車純粹只是假日消遣活動。還記得我在這裡讀書時也有過一輛單車,今次我也準備了一輛,除了用以代步,順道回味昔日的情懷與感受。單車失竊也是這裡的一大問題,失竊後又要買新單車,間接令校園內的單車專賣店生意蒸蒸日上。

香港的大學經常以國際化自居,但有樣東西卻難以與史丹福相提並論,那就是食物!香港校園的食物主要以粵菜為主,未必有齊其他中國地方菜,更莫論真正多元化的外國菜。史丹福則應有盡有,美國菜、法國菜、中菜、日本菜、墨西哥菜,甚至委內瑞拉菜(我首次嘗了Arepa,即當地的玉米餅)。

史丹福一直都是旅遊景點,我發現最少有一半參觀校園的旅客都是華人,大部分都講普通話,當我還是學生時,校園基本上沒有內地遊客。大部分旅客都愛逛史丹福書店,那家書店較科大書店大十倍,名義上雖是書店,但其實主要售賣紀念品居多,看來生意相當不俗。

香港人當然知道史丹福的學術排名,但很多人都不為意,其實該校亦是運動好手的搖籃,高爾夫球手活士、網球好手麥根萊及不少奧運金牌選手都是校友。史丹福證明了體育及學術卓越可同時並存。

理想的校園,加上好天氣,這樣的組合實是無可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