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18 年 01 月 23 日

庫房水浸 還富於民要不拘一格

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將於二月二十八日出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已預告本年度的財政盈餘將高於去年的一千一百○八億元,有本地會計師行更估計盈餘可能高達一千六百億元。庫房水浸,政府如何更加積極有為,主動去解決更多民生問題,將考驗官員的智慧。而在還富於民方面,必須全方位思考,務求做到不拘一格。

擁有近萬億財政儲備,對於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而言是一項奇迹,但背後亦反映出本港社會所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階級衝突,正在愈陷愈深。正如司長所言,特區政府自○四至○五年度起連續十三年錄得財政盈餘,背後的最大貢獻是來自土地方面的收益。這情況表面上風光,實際上卻隱藏着極大的社會隱憂,原因是在賣地收益不斷上升的同時,意味着普羅市民與置業夢想愈行愈遠。

儘管擁有龐大的財政盈餘,但對於如何解決樓市供應短缺問題,政府卻是一籌莫展。在土地和現樓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任何協助置業的措施也只會異化成「毒藥」,引發樓價進一步上升。故政府不能因為庫房水浸而提出減辣、也不能提供首期協助置業,以免刺激樓市需求。

在其他民生問題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因為政策上出現瓶頸,並非灑錢就能解決。例如改善公共醫療服務、增加安老宿位及日間託兒服務,就牽涉到增加醫生及護理業界人力資源的問題,涉及輸入外勞政策,亦連鎖性引發本地工會抗議;欲抗衡領展霸權,改善基層市民生活,卻又受制於不能回購領展的政策。

因此,面對巨大盈餘,政府能夠做的,固然是一些「例行公事」式的紓困措施,或在某些最近備受全城關注的議題上,投放更多資源去「頭痛醫頭」。但除此之外,政府是否可以研究善用龐大盈餘,推動一些直接惠及廣大市民的措施,例如提升社會薪酬水平、改善就業前景等。

上屆政府曾提出利用儲備直接投資產業的建議,憑政府的龐大財力,開發一些具前瞻性、但初期投資龐大的優勢產業,藉此拓闊本地產業模式,創造高薪職位,促進全民就業轉型,最終惠及本地薪酬增長,幫助下一代脫離低收入、無前景的死胡同。類似這些更具遠景的策略性投資對香港的幫助,可能更勝於設立「未來基金」。

事實上,上面的例子只想帶出,政府應該以更進取的思維、不拘一格的手法善用財政盈餘,切勿只停留在一貫的因循措施,浪費港府擁有的財力優勢。

提及財政盈餘,普羅市民最關心的是政府會否「派錢」,而財爺的回覆是「諗諗」,予人有期待的空間。事實上,雖然有不少政黨及論者反對不分貧富派錢,認為猶如「燒煙花」,經濟效用不大,但亦有不少人表示支持。雙方意見紛陳。

二○一一年庫房每人派錢六千元,開支花了三百六十憶元。雖然派錢能否製造經濟效益成疑,但對提升市民的快樂程度卻是無可置疑。早前有調查顯示,港人的快樂指數全球排名尾七,在充斥戾氣和不滿的香港社會,提升市民的快樂水平亦未嘗不可。因此政府在考慮如何用錢時,可持更開放的態度思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在下星期宣讀他任內首份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