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寵物  > 寵物醫健 2017 年 12 月 03 日

「捕捉、絕育、放回」 共建人貓狗社區和諧

我們的社區常見流浪貓蹤影,有些人會好心餵食,亦有些人會驅趕甚至殺絕。

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at Colony Care Programme,CCCP)於二○○○年開始實行「捕捉、絕育、放回」,推行多年成效顯著,控制流浪貓數量外,亦保障環境衞生。不過推行計劃時,遇到不少阻滯。

義工會用食物吸引流浪貓走進籠中,再帶到愛協絕育。

為何要捕捉流浪貓?「香港有太多流浪貓,繁殖數量太快,所以我們就跟漁護處討論,試行『捕捉、絕育、放回』的計劃。」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主管冼麗琼(咖哩)說,這就是CCCP的由來。貓咪繁殖速度快,一年可懷三胎,太多貓隻時就自然多排泄物,加上叫春、打架的聲音會對社區造成滋擾,令附近居民不勝其煩。漁護處的行動從來也只是人道毀滅,並不是治本及保障貓咪的做法。而訪問當日,就有二十一隻貓咪等着愛護動物協會獸醫陳亭熹(Dr Denise)做絕育手術。

咖哩十多年來在CCCP的角色從來不只是個領導者,她還身兼教育、調解與洽談的角色。

「首先要教育大眾『貓從何來』?從家不慎跑掉、放養、遺棄等等都是流浪貓成因;還有與政府周旋,往往政府都比較短視,認為把貓帶走,安撫了投訴者就罷了,可是流浪動物是個長期的問題;另外就是調解愛貓者與其他社區人士,餵貓可以存在很大爭議,因為很可能影響其他人。」

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主管 冼麗琼

 

人為原因 引發投訴

她亦提到很多人有倒果為因的想法,例如認為有餵貓者存在才令貓聚集,事實上是因為有流浪貓才有餵貓者前往餵飼,所以教育非常重要。不是每一個人都愛動物,而我們也要尊重別人不愛貓的權利,不要忽略對其他人的影響。咖哩指出,處理投訴時,發現投訴者針對的對象往往非貓咪,而是人類。所以義工參與前,她一定會先作提醒,要用貓糧餵得乾淨,不要用自己煮的食物,以免造成衞生問題;也不要在人來人往時餵貓,阻礙行人路。她分享,曾接過一宗關於義工的投訴,原來是因為義工對貓咪說話的聲量過大。

另外,義工與居民也是調解的對象。管理公司在流浪動物問題上,往往是義工與居民之間的「磨心」。「我們也是中間人,要為他們準備不同的解決方案,準備下台階,讓雙方都妥協讓步。」很多屋苑都有為數不少的貓咪,CCCP的出現驅使管理公司可以求助,不單止是捉走貓咪就罷,要減少數量,要從源頭處理問題,令居民接受,也令愛貓者明白有些位置不適宜餵飼。

愛護動物協會獸醫 陳亭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