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時事速報 2017 年 03 月 07 日

全能義工退而不休 周身刀更張張利

學黎明話齋,男人一旦退休離開工作,就會喪失魅力,不過這一句若放諸今次的主角周隆水(水哥)身上,看來並不貼切。退休十一年,他仍不斷自我增值,年齡對他來說,只是一個虛數,反而助人助己令他感覺最實在。

稱水哥做「全能義工」,一點也不為過。事關退休前在職業訓練局任機械導師的他,周身刀,更張張利。裝修、開鎖、維修冷氣、水喉、整雪櫃,甚至是經絡按摩,他都無一不通,「退休之後成日去上堂,有興趣就去學,當一技傍吓身,好似開鎖,我畀咗一萬蚊去學。」水哥一邊揭着自己的履歷表,一邊笑說。

七十一歲的周隆水,水電裝修甚至按摩都無一不通,退休後積極利用所學幫助老人家和雙失青年,堪稱「全能義工」。

 

出力又出鏡

水哥身懷周身技藝,卻非只用來傍身,平日他一有時間便會四出幫各區有需要的人,因此在義工圈中一直流傳着一句「有事就搵周叔叔」,而且他不止出力,有時出錢倒貼也在所不計。「好多維修師傅上老人家屋企就獅子開大口,明明廚房只需要換玻璃膠,幾十蚊搞掂,佢哋就叫人換晒成個鋅盤,屈成七千幾蚊,我睇唔過眼。我一身工人裝去五金舖,買嘢都平人一半。」

正因如此,水哥經常買齊架撐登門拜訪,為老人家的家居大執漏,「一、兩個燈膽錢,我唔會計。」他憶述一次上門替老人家開鎖,結果卻老貓燒鬚,「開極都開唔到,結果要搵職業開鎖佬,我同佢講大家行家可否收平啲,事成後又同佢講阿婆冇乜錢,我亦係義工,結果他只收阿婆一百蚊。」

水哥有時還會化身社工和輔導專家,聽老人家吐苦水,「老人家講起當年就停唔到,有個老人家同我講自己生癌,醫生話得番幾個月命,結果將棺材本分晒畀四個仔女,最慘死唔去,仔女又唔理佢,結果我要幫佢申請綜援。」遇着不平時,水哥亦會第一時間為老人家出頭,他續說:「樓上漏水唔理,我就幫手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阿婆有病就陪佢睇醫生。」

除了幫老人家,水哥還積極幫助有問題的雙失青年,而他的第一個「受助對象」是六年前的一個自閉青年。他憶述:「佢唔返學、唔返工,日日宅在家打機,記得第一次見佢,傾傾吓佢突然除眼鏡,一手整爛,然後火爆衝入房。」即使吃了閉門羹,水哥卻沒放棄,留在門外聽他訴心事,結果上門第三次便成功打動他,「佢話想身體好啲,我就買啞鈴畀佢,仲介紹佢去職訓局學藝,去地盤幫手整冷氣。閒時就教吓佢點待人接物。」

水哥(右二)參加了耆康會舉辦的耆星課程,學習如何理財及與年輕人溝通。

 

助人也自學

可是,那青年第一日上班,水哥就收到地盤主管來電,指他無故失蹤了,「原來佢阿媽嫌做地盤危險又辛苦,捉咗佢返屋企。」那次水哥雖然深感無奈,慨嘆當下的家庭教育問題多多,但卻無減他助人的決心,早前他更參加了坊間舉辦的精神輔導課程,了解精神藥物的相關知識,「除咗佢,我家人都有抑鬱,希望可以幫到佢哋。」

看到這裏,不難看出水哥熱心爆棚,但背後原來跟他兒時的經歷有關。「細個英文老師好惡,一上佢堂我就去廁所,落堂先返,結果英文成績大跌。當時教我體育嘅周老師知道之後,每日放學就教我英文。」昔日受的恩,幾十年後再由水哥發揚光大,令他變成義工界人人皆識的「周叔叔」。

不過,水哥笑指自己也非「萬能」,以前更是個怕醜老人,但自從早年參加了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夥拍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耆康會)成立的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傲齡動力─友待長者就業計劃」,人才變得大膽。「上咗個耆星課程,好有用,有導師教我點襯衫無咁老、點講嘢個人會更有自信。」眼前的水哥談吐自如,精神爽利,不說不知原來他今年已七十一歲,真的令人難以置信。

屈指一算,水哥退休已十一年,一直孜孜不倦,不斷自我增值,為的只是幫更多的人,「聽到人哋一句多謝,那份滿足幾多錢都買唔到。」行善、知足、常樂,也許就是他做人的座右銘。

水哥經常帶齊裝備幫老人家維修家居,有時甚至出力又出錢,幫人為上。

 

做好人生下半場

耆康會計劃主任梁曉盈指,水哥之前參加的「耆星課程」,每年會在耆康會陳登匯駿天地舉辦四次,每次為期六堂,旨在教育五十歲以上人士,學會好好規劃人生的下半場。「好多人退休都會唔習慣,唔識點理財,想再搵工又唔知做咩好。」她說。

正因如此,課程會涉獵職場面試技巧、學習如何分配退休金用途、跟年輕人相處等範疇,「仲會教坐姿禮儀、點襯衫同巴打絲打等潮語,不過最重要係教他們如何調節心態重新就業,例如接受唔同的工種及畀較自己年輕的上司管,又或者學做義工。」

計劃還製作了專用網站和手機程式,為他們提供職業和義工服務配對,幫助他們重新投入社會,「至今已有超過二千五百名會員,義工亦有多達七百多人。」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陳載英表示香港人口持續老化,中高齡人士重回勞動巿場是社會趨勢。「新一代長者活得較健康,而且學歷和能力高,能夠繼續貢獻社會,所以馬會希望透過一系列計劃,鼓勵長者由受助者變為社會參與者,積極開展晚年生活,跟社會互動,達至互惠。」

 

 

梁曉盈指利用專用的手機程式,參加者可輕易應徵不同的義工及受薪工作,重投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