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16 年 01 月 26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我們都是浸大的

從浸會大學走到九龍城,這條路竟已一走三十多年。物換星移,沿途風景變化不算大,衙前圍道依然迫滿老舊的樓房,機場搬了快二十年,突破過往高度限制的新建築還不多。

變化最大的,其實是浸會。

這一夜與蕭潮順和倪秉郎在浸會偉衡體育中心的排練室排完話劇,三人打道往九龍城南角道「路邊雞飯店」宵夜,撫今追昔,滋味點滴上心頭。

還記得讀書時熱衷話劇,早已跟阿郎在台上結緣,當然他是前輩;蕭仔低我一屆,同在大專會堂兼職帶位,當年本地表演場地很少,外國知名歌手及舞台演出都選在此,我們實在眼福不淺,亦受益很多,蕭仔亦因有這些演出場地經驗而獲薦入無綫電視當助理編導(PA),今天的成就有目共睹。

當年在學校排完話劇,經常打的到這家路邊雞宵夜,說是祭五臟廟,實質打牙骹講是非。雖然我們大多有兩三份兼職在身,不必扮窮學生,但始終豪不起來。路邊雞勝在不貴,而且有多款便宜的盅頭燉湯—那時畢竟是初生之犢,以為飲一盅燉湯便進了補!於是,你叫西洋菜燉陳腎,他要南北杏燉豬肺,我飲淮杞燉雞腳。那些年每盅湯只賣十多元,即使是燉水鴨或花旗參之類,也不過貴幾元而已。

除了燉湯,必吃的是路邊雞。我們從未考究為何取這名字,只當一般白切雞,而我更愛吃雞雜,有時甚至加多一碟淨雞雜。說實話,若沒有那小碗薑蔥增味,路邊雞和雞雜肯定失色,有時會懷疑自己只是為了薑蔥而吃雞。

這晚叫的菜色卻與從前有點不同,特別叫了紅燒豆腐和冬菰扒豆苗,因為阿郎近年吃齋。人生在每個階段有不同心態,蕭仔最吃得開,阿郎已到了清心寡慾的境界,而我仍然貪威識食。

阿郎從電台工作退休不久,我則依然由朝做到晚為口奔馳,我們兩個多年未嘗參與大型演出。至於蕭仔在歌影視演藝製作方面獨當一面,他天天都在台下或幕後指揮大局。

為慶祝浸會建校六十周年,浸會人合力炮製「我們都是浸大的」校友Show,我們三個都參與其事。這一次演出,連繫了不同年代的浸會人,勾起點點滴滴的陳年往事……當年走堂當威水史做兼職,也數算同學當中誰和誰今天如何當時得令。有人說,浸會人頭腦靈活、多變、多諗頭,多少是環境迫出來的。

浸會由借培正中學校舍開辦書院,到後來改名學院,然後爭取到正名為大學,六十年來的路真不易走。浸會栽培了不少人才,浸會人也看着母校壯大,今天浸會的規模,比我三十多年前入讀時大何止三倍!

變化最大的,的確是浸會。不變的,是全人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