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15 年 08 月 22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趁早

早診治疾病是醫護界的重要概念之一。以腫瘤科為例,早期診斷可讓患者及早得到治療,治療效果一定比晚期高,治療手段之侵犯性比晚期診斷的少,可減副作用。延遲診斷腫瘤可能已破壞器官功能,當器官功能太差,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令病人不能承受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要達到早期診斷,其中一個方法是普查,以便診斷出未有病徵的患者。目前只有子宮頸癌被醫學界普遍承認而獲列入全民普查,其他癌症如腸癌、乳癌、前列腺癌的普查好壞,在亞洲區仍受爭議。個別人士擔心自己出現腫瘤,也可通過接受使用普查的手段,及早發現問題。

另一個達到早期診斷的方法,則是一有症狀便盡早求診,而醫生同時要對患者的早期症狀,有所警惕和跟進。然而,早期診斷說易行難,理由是癌症的早期症狀與非癌症相似,而非癌症的發病率比癌症高很多。肺癌的咳嗽、乳癌的乳房腫塊、大腸癌的大便習慣改變、胃癌及肝癌導致上腹不適等等,全都有對應而常見的良性情況,所以容易導致「狼來了」的情況,不論是患者或醫生,面對多次身體的警鐘誤鳴後,很容易減低警覺性。

所以,醫患雙方一旦發現有新症狀,都不應掉以輕心;這亦顯示家庭醫生的重要性,因為家庭醫生長期跟進病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健康,故此較易察覺病人症狀有異,因而能夠作出早期診斷。

快將八十歲的盧伯所面對的處境,剛好反映及早診治的重要性。一個月前,盧伯常常咳嗽和氣喘,但由於他長期吸煙至患上慢性支氣管炎,平時也有類似症狀,所以他初時不以為然,直至最近兩周,情況急劇惡化,他決心求醫,但當治療數天見無明顯效果後,便即轉到其他醫生。這種「轉醫生」的做法,其實只會害了自己,不斷讓不熟悉自己病史的醫生為自己診斷。最後,他接受了胸肺科醫生診斷,進一步檢查後證實是肺癌,且已大範圍影響了肺部、胸膜和縱膈淋巴。腫瘤組織化驗顯示,盧伯的腫瘤屬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

盧伯再被轉介至腫瘤科醫生,處境是一個左右為難的局面。醫生解釋,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對化療和放射治療的反應良好,但盧伯的呼吸困難,需靠高量氧氣,局限了他對治療的承受能力,甚至帶來危險。最後,醫生和家人商量後,決定盧伯接受化療,並因其身體狀況而減低劑量。事實上,醫生通常為病人減量化療的同時,會減慢療程進度,相對地加強病人身體應對治療副作用的能力。只是,盧伯危急的情況不容許大幅減慢治療速度。治療開始後,盧伯的腫瘤很快縮小了,但電解質也一如所料被擾亂。醫生跟家人說,這幾天的支援性治療,希望能為盧伯度過難關,否則他也受惠不了腫瘤縮小帶來的好處。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