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名人薈  > 名人專訪 2009 年 08 月 31 日

無止的信念 吳恩融

他是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在中大一教十年。

他又是「無止橋慈善基金」主席,利用最簡單的材料,為中國偏遠農村修橋、建學校。

他的低成本創作,兩度奪得建築界殿堂大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年獎,三度獲此獎的英國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都邀請他到英國開講座。

他的父親像電影中的吳楚帆,一生本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花半生積蓄為故鄉修橋、鋪路、建學校,造福下一代。

父親取其名為恩融,代表樂也融融,他更希望人人平等,秉承父親教誨,幫人不問回報,別人笑他「貼錢買難受」,他懶得理,「為何他們生活要這麼痛苦,既然我們如此幸福,更加要多做一點。」

吳恩融求的,是將幸福像築橋般,由此岸伸延到彼岸去,「如果現在突然死去,我不會有遺憾,因為人生已經很豐盛。」

記者想請他到遠一點、靚一點的地點拍照,他怎也不願離開校園,因為工作多,做極不完,不想浪費時間,請他笑一笑,他真的只笑了一下,「笑?要畀錢的。」外表酷爆,但其實有他幽默的一面。

外表很酷的吳恩融,行路快,說話不多,笑容更欠奉,做訪問的大前提,都是為了無止橋,「記得呼籲吓,為基金籌更多善款。」

他一頭灰白色頭髮,有點飽歷風霜,黝黑而健碩的身形,總是穿上印有「無止橋」的T恤。老實說,吳恩融不太似教授,「有次返中學探訪,校長見我一身裝扮,還以為我做地盤,叫我醒定點做人,沒有工開就死得人,回家說給太太聽,嬲得佢吖,哈哈。」冷冷的外表下,原來甚懂說笑。

為了無止橋,四十八歲的吳恩融,頭髮由黑變白,連打扮也沒有時間,衣櫃清一色「無止橋」T恤,對外表實在求其得過分。

在甘肅毛寺村的無止橋是吳恩融的第一條橋,他說看着村民過橋真的很滿足。

貼錢買難受

吳恩融自小喜歡砌模型,因而選修建築系,「建築給我很多,除了不愁衣食住,更令我眼界大開,明白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和生活。」

○二年,吳恩融往內地考察,發現甘肅省有條毛寺村,學生每天上學都要涉水過河,這情景,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裏。○五年,他引進高科技、低成本為毛寺村建橋,開展他的無止橋行動,○六年因為這條橋,他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年獎,後來落成的「毛寺生態實驗小學」,亦在今年得到此殊榮,是首位華人兩度獲頒此獎。

「這些獎不應給我,應頒給那些大型建築,好像Norman Foster的作品,有過百億元的赤鱲角機場,也有二億元的倫敦大橋,而我的生態實驗小學,只是花了五十萬元,以土泥興建的單層學校。有學生更質疑這些『低能嘢』得唔得?但一般三層高的希望小學,冬涼夏熱,學生上課很辛苦,生態實驗小學較適合當地環境需要。」

取名「無止橋」,等於永遠做不完,「真係永遠都做唔晒,甘肅同陝西剛完成,下一條係貴州,另一條起緊係四川。」

吳恩融不諱言,搞無止橋、建學校是「貼錢買難受」,「基金成立初期,沒有知名度,籌款經常吃閉門羹,別人寧願捐給苗圃行動都不會給我們,籌款一年還是沒有成績,直到認識嘉道理農場,才得到三十多萬元捐助。

「每次返內地建橋,都是自掏荷包買機票,還要工作,抵受日曬雨淋,部分學生義工會抱怨,但要認識中國,就是從農村開始,農村是中國的根源,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那裏,去上海、北京沒用的!」

父親(前排左一)長時間在台灣工作,與家人聚少離多,這張全家福可謂十分難得。

小時候的吳恩融很頑皮,更是家中「牛精王」,但他卻十分愛錫家人。

天與地的際遇

影響他人生最多的父親,有點像粵語殘片裏的吳楚帆,經常掛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口頭禪。

「爸爸鍾意幫人,雖不至於傾家蕩產,但試過借身家的一半幫鄉里建屋,常說錢是可以賺回來的,又經常教我們有能力就去幫人,媽媽唔明㗎,會為這些事嘈,但我明白爸爸的苦心。」

吳父與超級巨富李嘉誠原來有段淵源。他父親在他出世前,曾與李嘉誠在同一間廠做塑膠花,李嘉誠後來開了長江塑膠廠,吳父則自己開設怡華塑膠廠,因為稅務優惠,後來他將廠房搬到台灣去,那時吳恩融正在唸中學。

結果李嘉誠發了達,吳父卻欠下大筆債。「誠哥識用人,爸爸就大男人,做事較衝動,工廠最多欠債二百五十萬。」

父親瞓身廠務,跟家人每年見面時間不足一百小時,但父親的教誨,吳恩融銘記於心,「有次幫爸爸做嘢,他叫我做完給他看,我見差不多就交給他,他一手將之掉進垃圾桶,說:『既然是差不多,為甚麼給我看?』我好驚,但令我明白做事必須認真,不能『求其』。

「另一次又是替爸爸做嘢,可是做錯了,爸爸問我為何做錯,我說是別人教的,他一巴掌打過來,責備我應該自己做,不可假手於人,爸爸影響我好深、好長線。」

他父親在四十多歲時賣掉廠房還債,回港不久患上肺氣腫,在病榻二十多年後身故,吳恩融特別在首條無止橋上,刻上父親吳仲文的名字紀念他。

剛完成甘肅省太白村的無止橋,兒子Michael(左)和Simon(中)也參與其中,雖然他們在英國出生,但吳恩融希望兒子知道自己的根正是中國。

我是反叛

吳恩融自言性格反叛,是街童一名,「在聖母書院讀中學,會考前將走廊掛衫的鈎成排踢爛,校長趕我出校,幸好老師幫手求情,最後記了大過,可以繼續會考。」

不喜歡讀書,但家中只有他最「讀得書」,「小學時,媽媽說考十名內會送隻雞蛋給我,我就考第九名;第二年說,考三名之內會送塑膠望遠鏡,我就考第三名,之後一年,她沒有東西獎勵我,我就考四十五名,鍾意考第幾名都得。」

中學會考十六分,到廖寶珊紀念書院讀預科,差點被踢入黑社會,讀了兩個月停學,「當年有位中學師兄入讀港大,經常跟他到港大圖書館看書,看他的冷衫有兩間黃色,一睇就知讀港大啦,好威呀!」為了分沾這份「威威」,他一邊自修報考A-Level,一邊到地盤打工,後來發現到英國升學便宜,才轉到當地讀預科。

「殖民地時期,香港學生付一英鎊就可以到英國留學,當地老師很尊重學生,又歡迎學生挑戰自己,不同香港老師,成績不好就懶得理你,但我經常上堂『搞搞震』,指出老師的錯誤,嚇到老師叫我不用上課。」

自小熱愛砌模型,砌坦克、帆船,入讀諾定咸大學,也選修建築系,「書是不用讀的,教授都覺得我傻的。聰明?你話咋。」後來,戴卓爾夫人上場,將香港學生變成海外學生,學費由一英鎊變為每年二千英鎊,「問媽媽借錢,再去洗『大餅』、倒垃圾、到肯德基賣炸雞搵學費才畢到業咋。」

為省錢租住危樓,一星期一英鎊,無水無電,一個月沖涼一次,「天氣凍就不用沖涼,買支香水唧、唧、唧就搞掂,捱過大學階段。」

一級榮譽學士畢業後,他到曼徹斯特大學讀碩士,開過則師樓,卻遇上英國經濟衰退,自言最好的設計——「威爾斯會議展覽中心」胎死腹中,他再拿獎學金入劍橋讀博士,畢業後到過美國麻省理工、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書,九九年決定回流香港,到中大任教。

每條無止橋工程需時三至六日、約五十名義工協助,但吳恩融坦言,看似簡單的工序,卻往往花上一年時間籌備。

念父親 想兒子

在內地起橋要上山下鄉,為鍛煉自己,吳恩融靠單車運動增強體能,閒閒哋踩兩、三個鐘也難不倒他。

「本來可以在英國落腳,但兩個仔出世後,我和太太決定回亞洲生活,因為小朋友一定要有根,一個人冇根好慘,要兒子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將來去邊都不緊要。」

兩名兒子分別十五和十三歲,跟父親一起參與無止橋,「兩個仔跟我去起橋,還到廣西教英文,好像當年在英國讀書,我都替新移民補習,我沒有逼他們,something need to be done,香港小朋友經常要求有好處、有錢搵,我不想下一代僅僅如此。」

現階段落成超過十條橋及三間學校,遍及甘肅、四川、陝西、雲南、貴州等地,「只是做西北地區,已經有歐洲咁大,我還有幾年就退休,現在不做幾時做?還有甘肅的幼稚園、老人中心和教堂,以及替四川建設示範村落。」不覺累嗎?「我的目的只為當地學生,其他事不用想太多,想太多反而幫不了人。」

「爸爸教我們要幫人修橋、鋪路、建學校、積陰德,我統統做到了,其他人或會不明白我『做嚟做乜』,其實幫人的同時亦令生命更豐盛,只是你們看不到我的得着。」施比受更有福,吳恩融深明此道。

與吳恩融在中大校園內邊說邊走,在電梯內遇上位素未謀面的女士,熱情地對他說:「我認得你,搞無止橋嘛,做了那麼多善事,真的很有心。」

吳恩融坦言,近年更多人認識無止橋,都是因為做訪問,「傳媒幫了我們不少,有次訪問後,基金即籌得過百萬元,另一次,本來內地未批的工程,經報道後又立即可以動工,今次靠晒你啦!」記者忽然感到有點壓力,惟有盡力,寫好每一隻字。

吳恩融坦言,工作再忙也會抽時間陪伴太太,「我們追求是『Quality Time』,而不是『Quantity Time』,好像說我愛你也是重質,講得太多反而沒有作用。」

吳恩融熱愛中國文化,閒時喜歡雕刻圖章,但他笑言自己的作品並不合格,還是建橋、建學校較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