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3 年 11 月 08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衝出阿公岩

十六歲以前,筲箕灣阿公岩就是我的天地。背面是石礦場,每天都發出爆石的隆隆巨響,村裏面並沒有石屎路,石屋亦絕無僅有,只有一排排的木屋、鐵皮屋,當然也沒有冷氣、雪櫃、洗衣機,更不可能有電話,連廁所也是公用的。但對於兒時的我,阿公岩是一片樂土。

村裏面家家戶戶都在同一屋簷下,打鐵、爆石是最普遍的職業,鄰居的大嬸都忙着串膠花,幫補家計,我時常跟村裏的小孩聯群結隊去踢足球、放風箏、鬥蟋蟀、或者跳進南華泳棚暢泳,無拘無束,好不快活。

最近,我跟一位同樣在香港長大的企業家談到這段生活。他聽得津津有味,並且鼓勵我與年輕一代分享這份「阿公岩精神」。我仔細回想,當時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對現今的人來說相當艱苦,然而,為甚麼我和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日子過得精采無比?也許,少年不識愁滋味,但是我覺得關鍵在於人生態度。我們一家從不自怨自艾,或者怨天尤人,反而時常懷着一股對生活的熱情與動力。要找樂趣嗎?就動動腦筋,自己到山邊捉蟋蟀、縫製風箏、學游泳、組隊踢足球……一切都是「不求人」。無他,當物質匱乏,便窮則變,變則通,潛能自然一下子發揮出來。看見別的風箏飛得高,飛的遠,就生起鬥心:該怎麼辦才可以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創意由此萌生。只要多觀察、多嘗試、多努力,原來成功離我們不遠。

家父是阿公岩村唯一擁有大學學歷的村民。他是石礦場的工程師,負責石廠的技術指導,記憶中他深得街坊尊敬,令年少的我明白教育可以改善生活,也讓自己抬起頭來。我雖然是「火麒麟」,樣樣皆精,但是我同樣用功讀書。在此我不能不提慈幼中學的英文老師。學校裏有一位老師是來自愛爾蘭的神父,也在學校擔任足球隊教練。他使我明白學術和運動並無衝突,更可以兩者兼顧,於是我一方面盡情為足球隊衝鋒陷陣,一方面仍然以十足幹勁讀書,名列前茅。「Work hard,play hard」從來都是我的座右銘。我亦為自己訂立清晰目標,把壓力化作動力,一步一步向目標前進。

中五那年,衝出阿公岩的時機到了。當年我自以為會考成績不俗,一心想報考皇仁書院,怎料皇仁不給我報名表。我並沒有氣餒,畢竟慈幼也是所好學校。開學兩星期後,一位舊同學已經成功被皇仁取錄,他來電問我:「我旁邊有個空位,你要試試看嗎?」我的第一反應是:「算了吧!」想不到媽媽一言驚醒夢中人:「一試又何妨?」於是,我乘電車從阿公岩到銅鑼灣,戰戰兢兢地接受面試。大概那位副校長看見我的誠意,竟然立即取錄我。這次成功可算是我一生的轉捩點。兩年後,我衝出香港,前往美國留學,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在今年初重遊故地,想不到王安記石屋依然屹立不倒,可惜阿公岩村已經面目全非,兒時往事一下子湧上心頭,百感交集。當年的我並非「贏在起跑線」的孩子,但我很感恩在阿公岩的時光造就了今天的我。那些年,我體會到物質與幸福並無必然關係,只要懷着對生活的熱情與希冀,我們時刻都可以從平凡簡樸的事物中找到樂趣。那些年,我體會到「阿公岩精神」:人窮志不窮,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假使不肯嘗試,就注定失敗。這種精神依然牢牢在我心底。人生從來並非完美,但幸福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與其怨天怨地,何不在逆境中尋找機會、尋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