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13 年 08 月 05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歲月如梭

過往,腫瘤科診所可按患者的覆診年期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癌症已經獲得根治的病人,這類患者大多於早期發現,癌細胞尚未擴散,透過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輔助化療等,已經可以把所有腫瘤根治,只需每半年左右返回診所接受檢查。而另一類患者則於確診時病情已屆晚期,正透過各種治療消滅腫瘤,他們需要定時返回診所接受治療。這類患者需頻頻返診所,與醫生關係密切,但這段關係並不長久,大多只能維持數個月至一兩年,然後病人便可能因病辭世。

近年腫瘤科診所增多了另一類患者,這些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擴散,沒法透過手術及放射治療根治,於是按現時治療指引接受藥物治療,結果藥物成功把腫瘤縮小,但為了令病情繼續受控,於是患者每數星期便需返回診所接受治療,或取藥回家服用。患者長期頻繁與醫生定期覆診見面,關係猶如家人般親切。

霍女士便是其中一位腫瘤科醫生的「親切病人」,她七年前確診患上肺癌,當時腫瘤已經出現多處遠端擴散,醫生安排她接受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每三星期返回覆診接受藥物滴注。經過一段日子後,霍女士的腫瘤已經全部消失,不過腫瘤科醫生鑑於霍女士確診腫瘤擴散至多個器官,病情不輕,而藥物除了令霍女士在每次滴注後一至兩天感到疲倦外,並沒有帶來其他明顯副作用,於是醫生建議霍女士繼續接受治療,令病情持續受控。霍女士有感自己沒有被「頭號癌症殺手」肺癌毀掉乃相當幸運,為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生命,霍女士也願意繼續接受治療,於是每三星期便返回診所接受治療。

最初,霍女士表現拘謹,只在腫瘤科醫生詢問她的病情及對治療的反應時,以簡短的句子回答,大多離不開「很好」、「有點不適」、「沒甚麼不適」等。但日子久了,霍女士逐漸跟醫生及護士熟絡,對答開始較多,願意提及多一點自己的生活,例如「除了滴注後一兩天有點累,要躺在牀上休息,之後都可以上街,但需過了數天才有力氣去游泳。」,甚至主動向醫生提問,希望可以減少覆診及治療頻密度。醫生衡量她的病情,也決定由每三星期治療一次,逐漸延長為六星期治療一次。

不過減少了返診所的頻密度,沒有令霍女士跟醫生變得生疏,兩人之間尤似夥伴般,霍女士的談話內容已不只限於治療上,家庭、興趣、人生觀等等也有談及。治療開始後第五年,霍女士提及對定時接受滴注有點厭倦,希望可以停藥,以爭取更多時間弄孫為樂。腫瘤科醫生與霍女士相處多年,隱約從過往的談話中了解霍女士的想法,於是應允霍女士的要求,並叮囑她仍需定期覆診。過了一年後,霍女士病情復發,檢查發現腫瘤在肺部及骨部出現,於是腫瘤科醫生重新啟動療程。霍女士於復發後接受第一次治療時,還打趣跟醫生道:「原來治療真的不可以偷懶的!」於是霍女士與醫生又回復原來的「定期約會」。

最近,某種止嘔藥發出指引,指會增加六十五歲以上的患者出現心跳不規律的情況,於是腫瘤科醫生檢查診所病人的用藥處方,才發現霍女士原來今年已經六十七歲,歲月如梭,不經不覺霍女士已經做了他七年的病人。過往甚少如此「長情」的病人,但拜藥物進步所賜,這類病人將會愈來愈多, 腫瘤科診所也要轉型照顧「慢性病人」了。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