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書寫人生 2013 年 08 月 05 日

蔡子強

時事評論員。寫了半生政治評論,自從某一個晚上開始,忽然領悟到人生應該還有一片更大的天空。

毛澤東吃紅燒肉補腦

上期談到毛澤東愛吃熱辣椒,今期談談毛澤東另一至愛,那便是紅燒肉。

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不少人見到肥膩油亮的紅燒肉,已經不期然「打個冷震」,舉箸難下;但對於老一輩的中國人來說,不少卻甘之如飴,毛澤東便是其中一位。

早年毛澤東在家鄉韶山湘鄉東山讀私塾和小學時,愛吃的是「砣子肉」,那是將帶皮豬肉煮至七成熟,放幾顆豆豉,再加辣椒或乾蘿蔔絲炒成,這是當地人招呼客人的家常菜。

至於紅燒肉,則是毛澤東在1914年進了湖南第一師範唸書之後,才養成的口味。那時同學之間,每周打一次「牙祭」,到了禮拜六,毛就會帶回四斤左右的帶皮五花肉,烹調也不講究,只是用湘潭老抽醬油加冰糖,再加點酒和茴香,放在鍋裏用慢火來煨,之後,便近十人一桌,吃個鍋底朝天。

豬肉中,毛澤東偏好肥肉。1924年,紅軍轉戰到江西瑞金,殺了幾頭豬過年,每個幹部、士兵都分到一碗豬肉,有些士兵看到自己碗裏的盡是肥肉,就投訴說分配不公,有關方面便解釋說,幹部白天一起行軍打仗,晚上還要工作,所以讓他們吃點瘦肉補補腦。恰巧,毛澤東走過,聽到之後,卻把自己一碗的瘦肉倒回鍋子裏,再盛了一碗肥肉,更笑着說:「同志們,肥肉才補腦子!」

內戰期間,為了指揮打仗,毛澤東往往要三天兩夜,不眠不休,絞盡腦汁。打贏仗後,如果條件許可,他總愛叫隨從為他搞碗紅燒肉,還特地囑咐要肥一點的。隨從原本以為他是想慶功,後來他才解釋,因為之前用腦太多,吃點肥肉有助補腦云云。當紅燒肉拿到臉前,他會先用鼻子深深吸一下香氣,兩眼一眯,再三扒兩撥吃過碗底朝天。

像有一回,在沙家店一役,殲滅了鍾松的第三十六師,俘敵六千餘人,他又弄來了一碗紅燒肉,又三扒兩撥吃過碗底朝天,才發現衛士李銀橋呆立在一旁,忽然變得像個孩子一樣,不好意思地笑說:「有點饞了,……打勝仗了,我的要求不過分吧?」李頓時紅了眼圈,說:「不高,主帥要求的太少了,太低了。」毛說:「不低了。戰士們衝鋒陷陣也沒吃上紅燒肉。」

如果條件不許可,吃不到紅燒肉,又想補補腦,他就會朝椅背上一靠,閉上了眼,叫隨從給他梳梳頭,說這有助頭部血液循環。

毛澤東在西柏坡指揮「三大戰役」時,又再次陷入不眠不休的狀態,隨從擔心他身體弄垮,商量如何為他補充營養,補補身體,毛知道後便向衛士李銀橋說:「不要亂忙,你弄了我也顧不上吃,你只要隔三天給我吃一頓紅燒肉,補補腦子,我肯定打敗蔣介石。」

吃肥肉有助補腦?我不知道這有何營養學根據。但無論如何,只要吃到自己喜歡吃的,自然會心情開朗,也不失為放鬆和休息的好方法。

到了打下江山後,他還是不好山珍海錯,更厭煩飲宴應酬,所以國宴總是交託周恩來,自己則維持舊有飲食習慣,餐餐要吃辣椒,三朝兩日便要吃頓紅燒肉。

雖然因為年紀漸長,醫生及旁人都勸他要注意飲食,改掉肥膩的飲食習慣,為他準備了保健食譜,但他卻向醫生固執的說:「你不要說了。我是農民的兒子,自小過的就是農民的生活,我習慣了,你不要勉強我改變,不要勉強麼!」

毛更試過嘲諷說:「醫生的話,不可不聽,也不可全聽。不聽要吃虧,全聽呢?我也要完蛋!」

有一次宴客時,他把一塊紅燒肉送到客人面前,接着說:「這是一道好菜,百吃不厭,有人卻不贊成我吃,認為脂肪太多,對身體健康不利,不讓我天天吃,只同意隔幾天吃一回,解解饞。這是清規戒律。革命者,對帝國主義都不怕,怕甚麼脂肪呢!吃下去,綜合消化,轉化為大便,排泄出去,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怕甚麼!」

有一次,毛又要吃紅燒肉,但太太江青卻看不過眼,私下怪責衛士長李銀橋,沒有按醫生的保健食譜去做,着令廚房不要煮紅燒肉,而弄些雞肉、魚肉代替,李銀橋說毛點名要紅燒肉,更惹怒江青,生氣說:「不要囉嗦,照我說的辦,紅燒肉不要弄,甚麼好東西?土包子,改不了農民習氣!」到了吃飯時,被毛澤東發現沒有了他想吃的紅燒肉,便大發雷霆,江青此時卻不作聲。後來,毛私下從李銀橋那裏得悉原委,從此,他便與江青分開吃,即使在同一張飯桌,也是分開各有各的飯,各有各的菜。毛從未動過一筷子太太的菜,反而江青仍時時嘗嘗幾口丈夫的菜。正如前述,毛喜吃辣,無辣不歡,更說能吃辣的人革命性強,所以江青總愛夾幾口毛的菜辣辣嘴。

老一輩的中國人,成長於一個匱乏的年代,飲食口味難免受到從小到大的物質條件所局限。濃油厚醬的紅燒肉,對於吃慣五穀粗糧的民眾來說,自然吸引。正如毛澤東所說,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有着農民的生活習慣。對於大城市出生的你和我,生活和勞動習慣,以至營養條件,與過往已經大大不同,也很難強求大家喜歡吃紅燒肉了。

#本文的資料除了部分來自上期提到王志堅和盧小溪所合著《名人吃喝那些事兒》那本書之外,主要來自權延赤所著《走下神壇的毛澤東》一書,此書是作者主要按曾經跟隨毛澤東十五年的衛士李銀橋口述,再加上訪問幾十位曾經生活在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整理資料而寫成,有相當權威性。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曾鬧出過抄襲官司,被河南作家閻濤訴訟書中若干部分,在沒有援引出處的情況下抄襲,權延赤最終被判敗訴,但相信這無損資料的真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