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12 年 10 月 18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是耶非耶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在腸道內發現腫瘤,便是腸癌;在乳房內發現腫瘤,便是乳癌;那在肝臟出現的腫瘤便一定是肝癌吧。道理簡單如以蓮蓉作餡料的包子便是蓮蓉包,內含荳沙的便是荳沙包般直接淺白。偏偏,並非世上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例如雞尾包並沒有內藏雞尾,老婆餅也不是以「老婆」作料等,而決定腫瘤屬於哪種癌症,是根據腫瘤的原發地點及其細胞特性而定,即使原發腫瘤已完全受控,而擴散腫瘤令病情及身體狀況惡化時,癌症還是以原發腫瘤命名。不少朋友或病友談起父母輩的病歷時,會以為死於肺衰竭必然罹患了肺癌,但經過查證後,才發現是由乳癌、腸癌、或胃癌擴散至肺部所致的。

醫生如此執着分清腫瘤的原發位置,是由於這會影響腫瘤的行為表現,也主宰治療方案及治療效果,有時即使原發腫瘤所在的位置不明顯,甚至出現數處可能的源頭,醫生也得弄個清楚明白,以免斷錯症,走了冤枉路。

最常見的例子是肝癌及膽管癌,由於大部分膽管深藏於肝臟之內,故此膽管長出腫瘤時,從電腦掃描的影像來看,也仿似從肝細胞生長出來的肝細胞癌(HCC),並不容易分辨。兩者也有一些共同病徵,例如腫瘤令肝臟發大,造成右上腹脹痛,尤其是當進食後,膨脹了的胃部會與脹大了的肝臟互相壓迫,造成不適。而且一般用作量度肝臟表現的肝功能指數,也不能把兩者分辨出來。

不過,醫生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除了透過抽取腫瘤組織進行活檢化驗,以確定腫瘤的性質外,肝癌及膽管癌的癌指標並不相同,前者是甲胎蛋白(AFP),後者是CEA及CA19.9,於是只消抽血檢驗,看看哪個癌症指標不尋常地高出標準,便可初步分辨出來。

五十多歲的美怡經歷過這樣一趟的「尋根之旅」,由最初因上腹脹痛而進行胃鏡,然後再接受電腦掃描,最後經活檢確認為膽管癌。經過肝膽胰外科醫生的評估後,鑑於她的膽管腫瘤已擴散至肝內的其他組織及附近淋巴,所以不適宜接受切除手術,遂由腫瘤科醫生安排她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一般來說,膽管癌對化療的反應不錯,再加上標靶藥物治療之後,腫瘤已縮減了不少,及後再加上電療後,腫瘤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已差不多消失,連儀器也檢查不了。美怡讀書不多,只知道右上腹有肝臟,對膽管卻陌生得很,於是無論醫生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告訴美怡她所患的是膽管癌而非肝癌,但當她發現右上腹的痛楚消失,而且電腦掃描上那個位處肝臟的陰影也消失了,她還是雀躍地告訴旁人:「我的肝癌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膽管癌成因不明,但是部分患者與寄居於膽管內的肝吸蟲有關,而肝吸蟲最常見於未經烹熟的河鮮之內,於是早年惡劣的衞生環境,或近年流行進食生魚片的潮流,也分別令七、八十歲的長者在十多年前及年輕人在將來,成為膽管癌的高危患者,又是一個「生活習慣」及「癌從口入」的例子。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