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12 年 09 月 25 日

東北發展踩雷 勢成殘局

新政府上任只短短兩個半月,已頭頭碰着黑,國民教育風波未息,東北發展烽煙又起,上周六的萬人諮詢,幾路人馬拳腳交加,變成鬧劇一場,本已傷痕纍纍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更慘成人肉靶子,狼狽不堪。這次政府再捅破馬蜂窩,一發難以收拾,同樣非意料所及,發展下去勢將重複「國教」殘局,進不得、退不能。

香港住屋供求失衡,造成樓市泡沫,閞鍵在土地供應不足,在港英時代,土地來源不出三個,一是填海,二是發展新市鎮,三是市區重建,今時今日,維港填海已不可能,其他可填海之處亦極有限,市區重建則阻力重重,要大幅增加土地難度極大,餘下的一條出路,就只有開拓大型新市鎮。基於這思路,新政府在新界東北押下重注,因為未來住宅供應目標能否達至,就看這一役,借用一句英諺,是do or die!

政府為解決土地供應問題,押注於新界東北,計劃發展大型新市鎮,但高估了政府權威,也低估了收地的政治複雜性,終於再踏進地雷陣,五面受敵。

新界東北大部分地方未發展,仍是人口疏少的農地和鄉村,按政府計劃,如該區建成新市鎮,將有一百六十七公頃土地用作房屋用地,可提供五萬四千個公私營住宅單位,容納十五萬人。為了展示政府一舉解決問題的魄力,林鄭(時任發展局局長),效法當年港英政府發展新市鎮的「壯舉」,提出斥資四百億買入區內土地,然後根據規劃批出土地作各種用途,主導權全由政府掌控。但政府高估了自己的權威,也低估收地的政治複雜性,終於再次踏進地雷,陷入五面受敵的窘境。

多年以來,地產財團早已覬覦新界東北,在區內購入了大片土地,根據未來市場形勢,自行發展物業出售,或與原居民合營,齊齊賺錢。從經營角度,它們必然不願意讓政府拿着「尚方寶劍」(《收回土地條例》)將土地拿走,所以,地產商一開始便是此計劃的最大反對者,只因為政治形勢敏感,一直保持低調。

另一股反對力量則剛剛相反,未埋牙就殺聲震天,擺出誓死一戰的架勢。他們以社運人士和反發展分子為主力,加上「拒中」情緒高漲的八、九十後青年,以及在區內務農追尋理想的城市隱士,形成一條聯合陣線。

這群人渴求「鬥爭」,抓住行動目標便死纏爛打,而且擅於運用「槓桿投資」原理,將聲勢十倍擴大,人少少卻看似千軍萬馬,並穩踞於道德高地,利用傳媒化身為正義之師,把對手矮化、醜化、妖魔化,然後強攻猛打,直至對手無法招架,不斷退縮。

他們還串連部分在區內佔地搭屋的非原居民,這些外來客部分自建或購入寮屋棲身,部分可能只想以居民身份,將來取得可觀賠償,因而擺出「不遷不拆」的強硬姿態,增加與政府討價還價的本錢。以過往搬遷菜園村的經驗,這類人絕不易應付,政府要順利收地,談何容易。

令事情更複雜的是,剛在該區當選的泛民立法會議員,也把握大好良機,在渾水中挪取政治籌碼。上周六的諮詢大會,便見到他們現身大聲疾呼。十月議會開鑼後,料將有更多政客加入戰團,裏應外合將事件進一步炒熱。

過往港英政府之所以能成功發展新市鎮,靠的是無上權威,以及與鄉事勢力的互利關係,藉此順利收買大片土地。但今時今日政治形勢已變,新政府上台後頻受折騰,風波不絕,民望江河日下,弱勢已成,實難與來勢洶洶的反對力量抗衡;再加上負責高官打政治仗的功力有限,例如陳茂波一早明言賠償比菜園村多,期望管理極差,上周六諮詢的亂局也顯示政府應戰的戰略失當。如此下去,政府只能步步退縮,最後陷於泥沼,進退兩難,結果與「國教」同一命運。

香港經濟要增長,社會要發展,必須開拓更大空間,這關乎香港未來,新市鎮計劃已事在必行,政府舉步維艱絕非我們所願見,唯望政府奮力一戰,衝破「反發展」的障礙,走出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