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書寫人生 2012 年 09 月 27 日

蔡子強

時事評論員。寫了半生政治評論,自從某一個晚上開始,忽然領悟到人生應該還有一片更大的天空。

看似「空廢說話」的政治解碼

大家以往常常在電視上看到,那位形象強悍的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已經於4月27日抵港,出任外交部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

提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大家總會想起「石頭是鑽不出血」這句說話。這些發言人的說話總是那麼四平八穩,滴水不漏,讓人幾可「悶出一隻鳥來」。

書櫃中有一本書,那是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參贊鄒建華所著的《外交部發言人揭秘》,書中對這些看似「空廢說話」,作了一番獨到的政治解碼。

作者舉例說,有記者問:「兩國首腦這次會晤取得了哪些成果?」

作者說,一些看似「套話」、「答非所問」的答案,其實當中有着一定的政治訊息,例如:

說「雙方進行了坦率的對話,各自增加了對對方立場的理解」:意思就是雖然作了交流,但雙方分歧仍然很多;

說「雙方深入地交換了意見」:一般是指雙方會談未能取得實質成果,仍然存在分歧,但雙方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

說「會談是有益的」:是表明未能取得具體成果,但能坐下來談是件好事;

說「會談是建設性的」:是表明雙方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解決分歧還有很大距離。

從中可見,局外人看似差不多的說話,局內人卻認為當中是有層次之分,當中已經有着一定的政治訊息。

是不是完全如此乏味,沒有有趣的?也不一定。

2008年12月16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發言人劉建超被問到,日前美國總統布殊訪問伊拉克時被一名伊拉克記者在記者會中向他扔鞋子的事,以及北京民眾的一些反應,他對此有何評論時,劉建超答說:

「北京一些民眾怎麼看這件事是個人的事,但是我認為對一個國家領導人應該有起碼的尊重。這件事也提醒我在這裏觀察誰要舉手提問題的時候,同時還要注意誰在解鞋帶。」

1995年8月22日是鄧小平91歲壽辰,當時他已沒有公開露面很久,健康狀況遭受各種揣測。當天剛巧碰上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發言人陳健被記者問到,當天是鄧的91歲壽辰,關於他的健康狀況之說法,是不是還是那樣沒有變化?陳健答:

「變化當然是有的,他又長了一歲。」

有一次記者問發言人沈國放,能否證實中國即將在福建沿海進行軍事演習,沈國放回答:

「我不知道你所講的情況,我不願意冒刺探軍事情報的風險。」

鄒建華所著的《外交部發言人揭秘》這本書,收錄了過往很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面對記者尖銳提問時的回答,因為理念、價值觀有所不同,香港的知識階層必會對這些言論同意和欣賞,例如下一段,相信當年七一有上過街的五十萬人,便一定不能苟同:

在2003年一個新聞發布會中,有記者問發言人孔泉,香港五十萬人上街示威遊行,抗議《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為甚麼中國政府和中國媒體隻字不提?孔泉回答:

「我想你一定注意到,外交部發言人的發布會一般在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我個人印象最多的一次記者向我提出了七十五個問題,但我發現對我的回答的報道非常有限,有時候我講了四十分鐘也不見西方媒體任何報道。不知你如何看這個問題?」

但作為增廣一些見識,了解一下這些發言人的語言方式,也不失為一本值得翻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