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12 年 07 月 31 日

延緩國民教育 避免大風暴

梁振英上任未滿月,即遇到嚴峻挑戰,國民教育引發的爭論,迅速升級為一場社會政治風暴,周日數萬人遊行只是開始,以「颱風」的走向,更高風球勢將掛起,最後會否重演當年的廿三條動盪,值得高度關注。

今次烈風驟起,非新政府意料所及,以至章法大亂,進退失據,拆彈無方令情況變得更壞。其實國民教育並非新議題,教育局去年已進行過公開諮詢,並由一批學者組成的專責委員會擬定「課程綱要」,於今年四月底公布,當時公眾焦點集中於其他政治風波,國民教育未引起激烈爭議,官員還暗自歡喜,以為這惹火議題可以「軟着陸」,料不到風雲竟瞬間變色,這既有深層原因,也與梁振英上台有關。

日趨強烈的「拒中」情緒,近日聚焦於國民教育問題,終於升級為一場社會政治風暴,如矛盾不能消弭,可能重演廿三條動盪。

在回歸之前,香港因面臨歷史巨變,社會早已存在一股由「恐中」到「拒中」的情緒,這在八九年和○三年曾達至高峰,其後逐漸減弱,但近年隨着內地維權事件激化,加上本地激進思潮高漲,政黨又着意挑起中港矛盾,這情緒又再升至高點;與此同時,親中一方出現了對立情緒,認為香港回歸多年,已成中國一部分,「抗中」和「本土主義」心態不應仍如此強烈,這情況如不扭轉,長遠而言,必有危機。上述兩種思維的矛盾日趨尖銳,並聚焦於民國教育的議題上,近日終於爆發。

由教育局制訂的國民教育課程指引出籠之初,反彈本來不算強烈,但由親中機構撰寫的《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成為教材,對內地政治過分正面,「左」味太濃,立即觸動部分家長和學生的神經,更大大激化本已上升的「拒中」情緒,遂出現意料之外的劇烈反應。

更因為反對浪潮非政黨帶動,而是由一群沒有政治背景的家長及中學生發起,對公眾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更強,火勢因此蔓延得更快。反對派政黨向來擅於「抽水」,選戰又臨近,自然把握良機,從旁推波助瀾,令「鬥爭」進一步升溫。

新上台的梁振英當然知道這場火必須迅速撲熄,但在他背後有一股壓力促使他要站穩腳跟,堅持推動愛國教育,絕不能退讓將政策撤回。他夾在中間,既想紓緩矛盾,又不能太過軟弱,實在左右為難。

面對這難局,負責官員的策略是與「過左」教材劃清界線,並強調學校可彈性推行,以為這樣便可以令事件降溫,這想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一來官員拆彈能力不足,繼續硬推只會碰釘,例如教育局長吳克儉處理今次危機一錯再錯,徒給反對行動火上加油;二來新政府未能發動社會支持聲音,只由幾位官員和個別行會成員死撐,難與反對浪潮抗衡;三來家長、學生與政黨都看到新政府虛弱之處,在反對情緒支持下,準備繼續硬碰,行動規模只會進一步擴大。

如果事態真的朝這方向發展,動盪將難以避免,要消弭危機,新政府必須有一套有效的拆彈方法,目前可以做的,包括彈性處理九月開課後即推行的「死線」,讓學校可自行決定是否因需時準備而延遲啟動,換言之,可教可不教;同時將推展期由三年延至五年,由部分學校先行,再總結經驗,才在其他學校推廣。

在緩衝期內,政府可邀請一批具公信力的獨立學者、教育專家和社會人士重新規劃國民教育的目標和方式,然後到學校與教師及家長研討,得到多數人支持後,再調整教學內容,才全面推動。這樣做,過程可能長些,但可避免因社會撕裂而付出沉重代價。

國民教育本非邪惡之物,在很多民主國家也有推行,例如美國很多小學的班房掛有國旗,學生上課前一齊向國旗起立,誦讀《美國效忠誓詞》,國情課程到中學才教授,以討論為主。對這些國家的做法,香港可以融會貫通,訂出一套適合港情、符合香港普遍價值的方式,相信可獲大多數教師、家長、學生和公眾所接受。過於急進,只會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