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精神食糧 2012 年 01 月 13 日

黃宗顯

精神科專科醫生,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大學兼職教師,曾任多份報刊專欄作家,每天工作要面對不少生命中的精神迷路人,也愛走出診症室,以文字分享杏林點滴,宣揚愛與關懷。 著有《還須心藥醫》和《情緒病診療室——破解人心的密碼》。 電郵地址: drwongchunghin@gmail.com

安藤百福的智慧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都有吃即食麵,很多人一生學懂煮的第一道菜,可能就是一碗熱騰騰的即食麵。記得就讀小學時,我的同學在小賣部買了一包即食麵,把包裝打開後,他把調味粉灑進即食麵包內,然後用手掌封着袋口,以另一隻手把即食麵壓碎,再把麵搖勻,打開麵袋,與我分享。我們用手拿了一手碎麵往嘴裏送,香香的,脆脆的,像吃薯片般,口裏的還未消化,便自動伸手往即食麵袋掏,我們很快便消化了一包,更趕着在小息完結前,到小食部再買另一包!這是我最初接觸即食麵的回憶。

除了即食麵外,杯麵也是另一種我們常吃的食物,初初接觸杯麵時,我很是興奮,因為只需沸水和幾分鐘,便可有一個午餐,對我一個不懂做飯的小學生來說,自己做麵給自己吃會得到一點自豪吧!我們吃這些即食麵的時候,可有想過它的起源呢?

即食麵起源自日本,它的雛形出現於一九五八年,是二十世紀的事情,早陣子更成為日本人票選的二十世紀最偉大之發明。為了認識即食麵的歷史進展和親身體驗它的文化,我到了日本尋找即食麵的足迹。

即食麵之父名叫安藤百福(Momofuku Ando),他原來是一位台灣人,他出生時台灣屬於日本國。二十三歲那年,他遠赴日本大阪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成為了日本公民,在那裏定居,在一九四八年於大阪的池田市(Ikeda)成立了今天幾乎無人不曉的日清食品株式會社,公司成立了十年後的一九五八年,歷史上第一個即食麵面世了,叫雞湯拉麵(Chikin Ramen),今天,這種麵的現代版在日本十分流行,幾乎每位日本人從小開始便接觸它,很多日本家庭家中都存放了幾包,就像香港人跟出前一丁的關係一樣。這元祖雞湯拉麵是一個圓餅形的麵,有一個圓形空心,剛好可放置一隻雞蛋,麵可以像沖杯麵般以三分鐘煮熟,若放在煲裏,也只需一分鐘便熟了,這真是名副其實的方便麵,因為不需要加入湯粉或其他包裝調味,整個麵一煮就成。

後來,安藤百福先生在美國看到有超市的工作人員把雞湯拉麵敲碎,再放到杯子裏以水沖開來吃,不久後,在一九七一年,他便發明了杯麵了。在九十五歲高齡之時,他還繼續他的發明,為太空人造出了太空拉麵,可於無重力的狀態下食用。兩年後,他辭世了。

一九九九年,即食麵發明紀念館於大阪池田市成立了。二○一一年九月,東京橫濱巿的安藤百福發明紀念館(Cupnoodles Museum)開幕了,紀念館的建築有型有格,進入館內,覺得它像一個現代美術館,入口後的第一個展館,三面牆依發明次序放滿了不同年代的即食麵,場面十分壯觀,肚子餓的我也立刻垂涎三尺。

我參加了雞湯拉麵工廠,每位參加者要戴上印有雞仔圖案的頭巾和圍裙,每兩人一組,每組分配給一糰麵粉,由第一步驟到最後入袋封口,以至為自家製雞湯拉麵的包裝做設計,大部分都在工作坊的職員之緊密監察下親力親為。職員對參加者在生產拉麵過程中的衞生有嚴格要求,他們對每一步驟都是一絲不苟的,麵條粗幼不一、以至八十五克的麵多了一克,都統統不能合格過關,這是他們對品質監控的嚴格態度,值得欣賞和學習。

吃即食麵時,除了欣賞安藤百福的創造性思維外,也別忘記它含高碳水化合物,但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成分偏低,麵條在炸的製作過程中,會產生不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也需留意可能會攝取過量的鈉,影響健康。

無論吃甚麼東西,都是適可而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