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11 年 07 月 29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特殊病人

醫學沒有絕對,處處充滿奇迹,在腫瘤科之中,便不時出現一些健康狀況出乎意料良好的癌症患者,他們的壽命較與他們病情相若的患者長,對治療的反應也經常較醫生預期的理想,故被稱為「特殊病人」(exceptional patient),而八十多歲的腸癌患者鄒先生便是其中一位「特殊病人」。

在四年前鄒先生確診患上大腸癌時,病情已屬第四期,除了腸道的腫瘤外,癌細胞還已擴散至肺部及肝臟。當時,鄒先生得悉自己患上癌症,知道此病並不容易對付後,便着手訂立遺囑分配財產,但與此同時,鄒先生也沒有放棄治療,遵照醫生吩咐,先接受手術切除腸道腫瘤,然後使用化療及標靶治療,令其他腫瘤縮小,於是原本因為體積太大而不能動手術移走的肝轉移腫瘤,也變得適宜切除。

這四年間,鄒先生不斷接受治療來控制腫瘤,但旁人完全不察覺他是癌症患者,皆因他精神充沛,目光如炬,聲如洪鐘,每天都到公園晨運,然後與友人到茶樓歎「一盅兩件」,繼後回家打理家務、閱報、看電視,還不時到外國探望已移居海外的子女及親友,所以他的外表不僅不似一個癌症病人,甚至活得比他真實年齡還要年輕,令人嘖嘖稱奇。

一般晚期腸癌患者的存活只有一至兩年左右,存活期超過四年的並不多,而能夠像鄒先生活得如此精神奕奕更屬少數,所以他是醫生眼中的「特殊病人」,醫生也常常以鄒先生的個案,鼓勵其他患者積極抗癌。然而,部分患者卻認為這些「特殊病人」碰巧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令他們的癌細胞惡性較低,於是能夠活得較長久。但是,腫瘤科醫生發現「特殊病人」的數目不斷上升,似乎跟彩數的關係不大,即使現時治療癌症的藥物療效較以往優勝,但也不能完全解釋「特殊病人」持續增加的原因;相反,醫生發現這些「特殊病人」也有一些共通點:樂觀性格及積極抗癌。以鄒先生為例,他相信生死有命,所以即使患上第四期腸癌,也沒有怨天尤人。再說,鄒先生的抗癌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例如手術並不能完全切除所有腫瘤,癌症指數也時有起伏,如果同樣情況發生於其他患者身上,他們可能感到灰心氣餒,擔心自己向死神又走近一步,但鄒先生卻沒有對此特別在意,所以關於病情的事情全交由醫生去操心,自己則好好遵照醫生吩咐接受治療,不讓病情惡化的消息影響自己的心情。

另外,新一代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比過往少,但也帶有少許副作用,令生活受影響。消極的患者便會可能因此討厭甚至逃避治療,但鄒先生卻會想辦法解決,包括多做運動,及進食中藥以調理身體,所以即使這四年來,鄒先生的藥物治療從沒間斷,還先後接受了兩次腫瘤切除手術,但他的體能絕不比同齡長者差,甚至更好。事實上,不少「特殊病人」在接受常規治癌療程時,也會輔以其他方法處理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如中醫、氣功等,既減少治療對生活的影響,也讓身體回復元氣,繼續走抗癌之路。

由此可見,癌症患者成為「特殊病人」所需要的不是運氣,而是正面抗癌的態度。要建立積極抗癌觀並不困難,醫生一方面會在治療初期處方療效較強的藥物,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擊退癌細胞,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另一方面,患者也可透過參與病人自助組織,多與擁有積極樂觀性格的患者接觸,也漸漸會感染到其正能量,增強抗癌的念力,成為另一位「特殊病人」。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