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理財  > 投資攻略 2011 年 07 月 14 日

穩陣派保本賺息有法 iBond替代品大搜查

通脹肆虐,不少穩陣派大感兩難,買樓炒股驚風險太大,死揸現金又怕購買力被蠶食。

政府上周宣布推出一百億元iBond供全港市民認購,回報跟本港通脹掛鈎,估計首年息率五至六厘,相比港幣存款利息「雞碎咁多」,無疑十分吸引。然而iBond有身份證就有資格申請,隨時吸引數以十萬計市民搶購。以發行一百萬手計,一人最多分得一至兩手,每手面值一萬元的iBond,未來一年大約收息五百元,味道非常「雞肋」。

其實潛在回報跟風險類似iBond的投資工具,市場上仍有不少選擇,例如做人仔定存、買人仔債券甚至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散戶大可貨比三家,擇肥而噬。

港府宣傳ibond十分大陣仗,出動不少財金官員。

今次政府推iBond,有評論認為是繼六千元後另一次「派錢」,皆因iBond獲政府包底,每年坐底有一厘息收,假如日後通脹飆升,政府需要提供相應回報,屬政府對市民一種「補貼」。

既然iBond猶如政府「派錢」,市場估計會有數以十萬計散戶爭崩頭申請,每人最多獲分一、兩手,一年收幾百元息,要力抗通脹談何容易!建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說:「iBond是否值得買,視乎你是哪一類投資者,如果你不熟悉投資,無時間睇實個市,有閒錢只會存入銀行,iBond可能是不錯選擇。如果你經常『「目及」住』個市,目前港股有不少投資機會,買股票的潛在回報肯定高過iBond!」

小心通脹見頂回落

近日多家銀行及證券行積極推廣iBond,大都以免認購費及存倉費等作招徠。中文大學財務及會計高級導師李兆波說,金融機構未必能藉iBond賺錢,只是希望乘機爭客。「即使用好多錢認購,都不可能獲全數分配。買不到iBond的資金,銀行可能會推銷你買其他產品,投資者最緊要諗清楚是否適合自己!」

他指出,iBond基本上風險甚低,但其他投資產品,例如債券或股票,風險卻可大可小,散戶隨時誤墮陷阱,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買iBond亦要面對通脹回落的風險。雖然經濟學者普遍估計通脹短期內有升無跌,但回顧過去六年,通脹率平均介乎百分之一至二,就算○八年高峰,亦不過百分之四點三。由於香港屬外向型經濟,通脹極受外圍影響,難保兩三年後通脹不會回落,屆時iBond的回報將會大打折扣。

財經專家認為,買iBond好過做銀行定期,不過穩陣派想抗通脹,其實尚有低、中、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任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