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21 年 07 月 24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醉琵琶

小時候去鯉魚門、青山灣和流浮山,只是父母周日帶我們兄弟姊妹港九新界一天遊的景點而已,從不曾在海鮮酒家炒蝦拆蟹。當年一家九口生計艱難,消費不起啊,最多是去鴨脷洲吼那些奄奄一息花蟹和睡着了的中蝦。
對魚蝦蟹的品種一點也不陌生,但來來去去只吃赤米麻蝦等街市常見的廉價冰鮮蝦仔,記憶中十八歲前從未吃過龍蝦,直至兼職賺到點零錢,偶然見到筲箕灣一家餐廳推出特價波士頓龍蝦餐,終於嚐到蝦中貴族的滋味。人就是這樣得一想二,適逢漢寶酒家大肆宣傳張牙舞爪的澳洲龍蝦,外形與有兩把大箝的波士頓龍蝦大不相同,終於湊齊多名同學夾錢開餐。
畢業後工作,酬酢飯局多,吃龍蝦已不是稀奇事,但對某些龍蝦卻全無興趣,例如那些顏色紅得出奇的小龍蝦,早年吃過一隻之後便敬而遠之,畢竟牠的成長和來路實在太可疑,而且根本沒甚麼味道,不吃全無損失。
另一種據說與龍蝦同類的琵琶蝦,卻是幾年前才第一次吃,坦白說是因為平常少見,覺得牠的外形有些怪,不知何解將牠和古怪的馬蹄蟹歸作同一類不想碰,直至應外地電視台之邀拍攝飲食節目,才硬住頭皮送入口。那一次,是油泡琵琶蝦,才領略到牠的滋味。無論肉質、味道,甚至體形結構,其實與波士頓龍蝦十分相似,最大分別在於琵琶蝦沒有一對大箝。
說來失禮,平生就只吃過一次琵琶蝦,所以日前在自己Patreon平台拍攝教煮飲食節目,李文基師傅說因應炎夏當前,何不做一道「醉琵琶」凍食。「醉琵琶」當然是以酒入饌,先把琵琶蝦蒸熟,在蝦腹上輕砍一刀,破開一點蝦殼和蝦肉,以便吸收香料氣味和酒。
切碎番茄、紅椒、乾蔥、芫荽、西芹葉、薑等香料墊底,注滿法國白酒和日本清酒,再加少許本地百年酒號「永利威」玫瑰露提升酒香,用保鮮紙封盤放在雪櫃下格,浸醃兩三小時,便可享用。
琵琶蝦經三種酒香薰陶,將牠本來比波士頓龍蝦更有鮮甜的味道提上另一個層次,愈吃愈銷魂。直覺認為,用這個方法炮製南澳洲龍蝦,應該也會很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