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10 年 10 月 26 日

供求現缺口 供應須加力

《施政報告》發表至今,樓市持續熾熱,周末周日五十個屋苑睇樓量比上星期升逾百分之五,不少買家態度軟化,願意追價成交,預期成交量將持續上升。另一個現象是,買家中投資者所佔比例明顯增加,顯示在利息低企及樓價不跌反升下,資金繼續流入樓市,博取可觀回報。

市場情況說明政府對付樓市泡沫化的措施,短期內起不到立竿見影之效,事實上,香港受制於聯繫匯率制度,不像其他新興國家般,可動用貨幣和利率政策的「重武器」干預市場,加上香港是開放型經濟,不能關上大門拒熱錢流入,所以政府用得上的「短棍」極之有限。

特首曾蔭權上周末也承認,降溫措施即時起不到作用,只能寄望中長期增加土地供應,令市場價格趨於穩定。所以,如何確保在未來幾年釋放出足夠的建屋土地,成為了政府當前第一要務。

私人住宅落成量已由去年的谷底回升,但要達到供求平衡,仍要很大努力。

上周運輸及房屋局公布私人住宅供應數字,顯示政府「撥亂反正」已初見成效,不過未來兩三年房屋供求仍存有缺口,而政府找地和造地也困難重重,未來供應能否完全滿足市場需要,仍有不少變數。

運房局的數據指出,今年首三季的私人住宅施工量為一萬一千七百伙,比去年全年的八千二百伙明顯增加;同期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共有一萬一千多伙,升勢也甚凌厲,全年數字應可創近四年的新高。此外,市場現時可供推售的樓花及現樓單位,共有五萬一千伙之多。由這些數字可見,私人住宅供應已由○九年的谷底回升。

至於未來三至四年,運房局預計市場供應的私人住宅單位有六萬一千伙,大概可達到特首《施政報告》所定每年平均供應二萬個單位的目標。

房屋供應開始由低位反彈,是可喜的現象,起碼可減低市民對樓價續飆的心理預期,有助紓緩搶購熱潮,但這是否真的可以穩定樓市?供求能否取得平衡?仍存有疑問。首先,上述的私人住宅供應量,只是回復到過去正常的水平,未必可以切合目前經濟環境下的需求。據中大學者估計,現時香港每年對一手私人住宅的吸納量,可達二萬五千伙,加上來自境外的投資,數目可能更大,即使每年供應二萬伙,仍稍與需求脫節。

此外,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預測,明年落成的私人住宅單位,約一萬一千伙左右,比今年的全年落成量(約一萬四千伙)還少,換言之,每年供應二萬伙的指標未能在明年達到,可能要到後年才逐步實現,供應短缺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第二,政府要找出足夠的土地列入勾地表或直接推出拍賣,仍然相當棘手,須花很大氣力,除了因為社會保育意識提高,反對聲音巨大,令闢地發展大型住宅區愈來愈難之外,維港填海造地受法律所限完全動不得,連在維港範圍外(如東涌)填海也受到大力反對,以致可發展的土地買少見少。

至於港鐵站上蓋發展住宅物業,本來可以加快盡早推出市場,奈何原來的設計被指影響環境,又要重新修政,影響了進度。市建局重建計劃同樣受到種種阻撓,不斷被拖住後腿。

第三,政府提出未來增建出租公屋,為此要張羅土地,加上「先租後買」計劃也須覓地建樓,又佔去「土地大餅」的一塊,政府要推出足夠土地應付各方面需要,的確傷透腦筋。

政府現時面對的處境是,近火難救,但救遠火的「遠水」(土地)也不易「撲」,加上需求有增無減,的確是對有關官員的嚴峻考驗。

「對抗泡沫」之戰許勝不許敗,這不僅關乎政府的施政威信,也關乎未來幾年經濟的好壞,官員必須以最大的意志,以更大力度確保穩定及切合需求的土地供應,才可避免樓市泡沫化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