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善說亮話 2019 年 08 月 27 日

張亮

由私募基金轉職慈善信託基金,轉化追求回報的霹靂手段,凝聚廣結善緣的菩薩心腸;現任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性好山水、讀書,偶爾長跑。

智能逍遙行 建設無障礙城市

近年世界各地都在推行智能城市發展,透過資訊科技應用,配合具創意的方案,藉以解決城市生活不同環節上所遇到的問題。發展智能城市的最終目標,就是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同時鼓勵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隨着資訊科技迅速發展,日常生活變得更簡易便捷,可是殘疾人士往往受制於各種原因而未必能完全受惠。因此,除了支持復康硬件設施,亦要鼓勵運用創新思維及科技,開展多元化及切合時宜的支援項目,才能更有效推動社會共融。有見及此,馬會近年積極捐助各類型項目,支援有需要人士所面對人生不同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亦透過這些項目,鼓勵不同能力人士進行互動,從而促進傷健共融。

就以視障人士為例,筆者的部門最近聘請了一位失明的同事,工作能力無可置疑,但為了讓她能夠發揮所長,公司亦要作出相應配合,例如添置各類型的軟、硬件輔助工具,才可以讓同事使用辦公室電腦「閱覽」和書寫文件。

其實自二○一三年以來,馬會已經捐助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開展「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協助視障學生運用電子模式自主學習。計劃如今已經擴展至學生以外的服務使用者,為視障人士提供便利,更改變了他們對電子科技的使用習慣。

隨着智能電話的出現,視障人士外出時可以透過手機定位導航系統(GPS)來尋找目的地,但到了室內環境又如何是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最近就支持協進會,展開一項名為「賽馬會智能逍遙行」的計劃,參考外地的室內導航項目,開發手機程式「逍遙行」,利用場地Wi-Fi或藍牙訊號定位技術,透過智能電話以語音提示視障人士,讓他們知道身處的位置及四周情況,就像一支電子手杖,引領他們抵達目的地。

上星期,筆者應邀到文化中心體驗「逍遙行」應用程式,從中得知導航系統現時已覆蓋不少公共設施,亦有商場願意參與計劃,自費在場內安裝定位裝置。中環的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亦會與協進會合作,相信不久將來能為訪客帶來一個更無障礙的參觀體驗。

雖然計劃仍在試驗階段,但聽到服務使用者的分享,了解到「逍遙行」讓他們可以獨立自主地出行,能為他們帶來莫大的滿足感。我們相信在這「機不離身」的年代,只要各界大力支持和配合,了解不同群組的需要,就可以讓所有香港人,都能在衣、食、住、行達至無障礙。

 

 

「感人亮話」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表示:「以往視障人士出門,依靠白杖摸索前方兩尺的路。現在我們可以藉科技知道更多環境資訊,就算看不見前路,也可以更有信心到不同地方邁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