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樂在澳門  > 澳門快訊 2018 年 11 月 07 日

開拓美食本土文化海上遊 助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愈來愈多旅客喜歡到不同城市了解當地文化,澳門特區政府瞄準契機,乘澳門去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開展四年發展大計,於今年一月啟動「2018澳門美食年」,承傳及推廣土生菜式。

此外,海上觀光遊的發展亦如箭在弦,初步鎖定三個上落旅客點,希望結合有關地區的獨特歷史、生活習慣及傳統美食等,讓旅客進一步了解澳門文化,配合澳門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澳門去年獲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後立即開展四年發展大計。

 

「2018澳門美食年」啟動禮是今年旅遊及飲食業界盛事,政府與民間各式各樣的美食活動,吸引不少旅客慕名而來。

去年訪澳旅客高達三千二百六十萬人次,較二○一六年增加百分之五,二○一七年留宿旅客量錄得歷來新高。「經過多年的努力,去年入住酒店的旅客人次亦增加了一成。今年上半年的成績也不俗,訪澳旅客累計增幅百分之八。希望繼續維持過夜旅客多於不過夜旅客,我們會朝此目標發展。」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說。

為明確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方向,澳門特區政府去年公布《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綜合報告,當中的計劃已經逐步啟動,其中配合旅遊政策,發展「美食之都」的重頭戲,要數今年最矚目的便是「二○一八澳門美食年」。 

經歷兩年研究及編制的《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自去年公布以來有不少計劃已經啟動。

除了政府及民間舉辦的各式美食活動,例如地道文化美食節、澳門土生菜美食推廣、親子同樂烹飪比賽等,今年更引入匯聚亞洲頂尖名廚的「亞洲五十最佳餐廳」頒獎典禮,以及利用澳門茶座美食車到澳洲、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宣揚澳門美食,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訪澳。

二○一八年度「亞洲五十最佳餐廳」頒獎典禮在澳門舉行,亞洲頂尖名廚匯聚濠江。

 

旅遊局以「澳門茶座美食車」在澳洲及泰國等地,宣揚澳門美食及旅遊。


協助傳統小店傳承

文綺華表示,澳門取得「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之名後,即把今年訂為「美食年」,正是希望大眾首先把焦點放在美食身上。事實上,整個「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發展計劃今年起步,首個四年計劃包括六大工作範疇:制定管理及監督機制、加強推廣和認知、教育和傳承、交流和合作、支持本地餐飲業發展、以及跨領域創意合作。

「旅客來澳門,除了會慕名去米芝蓮餐廳,更喜歡去大街小巷尋找地道食物、隱世小店,這些美食愈來愈受歡迎。」文綺華指,旅客會靠社交媒體互通這些小店資訊,當局希望未來可加強協助傳統小店的美食得以傳承。旅遊局在今年的「世界旅遊日」推出了「美食地圖」網頁,介紹澳門各樣美食佳餚的食肆及餐廳。

說到澳門美食,糅合中葡特色的土生菜不可缺少。文綺華透露,當局會建立澳門土生菜資料庫,保存土生菜食譜,並制定客觀的標準,「以往土生菜都是家人煮,每家人有各自的菜譜,無一個所謂標準,所以什麼叫土生菜,沒有客觀認定方法,我們會先把可能失傳的資料收集整理,希望長遠可保留這些特色,最重要是利用創意推動澳門可持續發展。」

除了澳門的本地美食,本地文化亦是吸引旅客的重要元素。隨着中央政府於二○一五年明確了澳門特區管理的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範圍,當局便積極開發海上旅遊。文綺華坦言,決定碼頭位置的問題最為頭痛,幸好早前得知海事及水務局的意見正面,有望在媽閣、路環及氹仔設立上落客點。

政府積極開發海上旅遊,讓遊客可乘船欣賞澳門美麗的夜景。

她透露,雖然在媽閣需進行改造工程,但仍希望以該處作為其中一個上落點,因為按照歷史,葡萄牙人當年正是在該處上岸,而時至今天,不少漁民出海前,亦會到該處拜祭媽祖,「如果旅客在該處上岸,就可跟澳門歷史拉上關係,對旅客的意義就不止是碼頭上落點。」

文綺華希望媽閣是其中一個遊船的上落點。

至於在路環碼頭上岸,亦可配合該處文化歷史,「本身是個小漁村,會曬鹹魚、蝦醬之類,亦是聚集葡撻店的地方。」文綺華續說,目前已有投資商構思先以包船形式或季節性形式推出海上旅遊作為試驗。除上述計劃外,近期,海事及水務局已批准粵通船務營運內港客運碼頭的海上遊航線。

在拓展高消費商務旅遊市場方面,文綺華表示旅遊局會配合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會議為先,以會帶展」的目標,加強向外宣傳來澳門的便利性。 


貿促局商務旅遊推手

事實上,商務旅遊市場擴展已初見成效。貿促局透露,今年第一季在澳門舉辦的會展活動達三百二十八項,入場共二十七萬八千人次,其中會議佔三百一十四項,與會者數目上升百分之三十一點五至七萬一千人次。

而具備高消費能力的會展商務旅客,在今年第二季的人均消費為三千八百二十六元(澳門幣,下同),按年上升近一成六,比整體旅客人均消費高近九成二。

澳門已成為世界性會議展覽的其中一個重要場地,今年首季舉辦的會展活動達三百多個,入場人次近二十八萬。

為進一步開拓會展旅客市場,貿促局將把握國家商務部於八月公布今年有近六十個展會活動獲便利簽注措施,吸引更多內地會議活動落戶澳門,以及內地企業和客商來澳參展參會。

其次,貿促局會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會展合作,尤其向東南亞國家推廣澳門的商貿旅遊。如今年五月,當局與柬埔寨和泰國簽署多份合作協議,並舉行「投資環境及旅遊推介會」向當地工商界介紹澳門的投資、會展和旅遊環境和配套服務。 


優化會展支援

貿促局亦通過來自醫學、建築、體育、資訊及化學領域的六位「會議大使」的影響力,爭取更多國際專業會議在澳門舉行。今年上半年已有多個會議落實在澳門舉行,包括已於六月舉行的口腔醫療會議,以及下半年舉辦的資訊科技及體育領域的專業會議等。

該局亦會持續優化各項會展支援及鼓勵措施,如透過「會展競投及支援一站式服務」,為有意在澳門籌辦活動的會展組織者提供全方位支援服務,包括引進海外知名會展活動在澳門舉辦、協助轉介會展專項扶助計劃的申請,以及協助在境內外宣傳推廣等;又提供會展合作配對服務,協助尋找合作夥伴。

貿促局透露,今年一至七月,通過有關服務成功引進十九個千人以上規模的大型優質會議,較去年同期的八個大增逾倍。

該局又會進一步向會展和商務旅客提供社區導賞支援及服務,如自一七年起組織及支持會展客商走進社區遊覽,至今引導逾五萬四千名會展客到不同社區遊覽消費。今年亦會推出「社區消費攻略」四條路線圖,搜羅各區特有的歷史文化及特色景點,豐富旅客旅遊體驗。



會展除為商家提供銷售渠道,還替澳門旅遊業帶來高消費的商務旅客。


新城區文化地標吸旅客

未來的新城區可成為澳門引入多元化新型旅遊元素的主要地區,土地工務運輸局透露,新城區規劃佈局有重要、標誌性的城市文化設施,例如新城A區南部將規劃建設城市級文化地標,結合濱海綠廊、公園等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營造集文化、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活社區,以至塑造全新的城市門戶。

另外,新城區亦會設有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向居民提供休閒文化空間。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補充,除新城區,長遠應放眼大灣區,如跟橫琴等鄰近地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