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一葉一杏林 2018 年 10 月 28 日

區結成

區結成,老人科及康復科醫生、醫療管理人。愛筆耕,筆名「區聞海」。服務公共醫療三十餘載,最後的崗位是質素及安全總監。2016年底從醫管局畢業,思量在人文與醫學之間揭下一頁,如願以償,落戶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

最喜愛的道別歌

這一篇向讀者告別,也是感謝醫管局肯從專欄放我走。告別篇寫甚麼好呢?我想談最喜愛的道別歌。麻煩是:喜愛的道別歌有兩首,哪首是最愛?

第一首你一定猜到:Auld Lang Syne。這原本是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在一七八八年寫的小詩,歌的前身是古民謠。有一年聖誕節前,年近歲末,Burns見老友相聚的歡欣情景,想起一首用蘇格蘭本土語Gaelic唱的古謠,重新編曲和填上新詞,成為全球翻唱最多的歌。

這首歌起頭兩句和一段chorus人人記得,我愛中間幾節的詩意感慨,一段是:We two have run about the slopes / and picked the daisies fine / But we've wandered many a weary foot / since auld lang syne。我會這樣譯:「我倆曾奔跑在山坡上/採摘小菊滿懷/如今我們浪蕩歸來/再不見那好時光」。

第二首沒有那麼流行,是李叔同的《送別》。歌詞文氣古雅,我一直誤以為是中文原創作品。歌的原作者卻是畢業於哈佛的外科醫生J. P. Ordway (一八二四至一八八○)。他曾於美國內戰時期自願上前線當軍醫。

與Auld Lang Syne一樣,這歌也來自民謠,Dr. Ordway把民謠改寫成為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園與慈母》)。這歌在美國民間流行,流傳到日本,又深獲日本人的喜愛。李叔同年輕時留學日本,一聽就深為感動,歸國之後填上歌詞傳誦至今。

《送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心人考查了各個版本的來由,認為原詞可能是這一首: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是天才橫溢的藝術家,有許多創先河紀錄,他最早在中國用五線譜作曲、組織中國話劇第一個演出團體、第一個在中國教授裸體寫生。在藝術天賦綻放的年華(三十八歲),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修持律宗,法號弘一大師,暮年自號「晚晴老人」。

人生一程一程的道別,大大小小,愛晚晴是很好的境界。拿兩首歌的歌詞相比,我的至愛是「夕陽山外山」。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