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18 年 03 月 27 日

擺脫因循派錢 扶貧要從多方入手

政府舉辦扶貧高峰會,焦點落在特首林鄭月娥與環團之間就填海造地的爭拗上。的確,隨着本港近年環境保育意識高漲,導致不少發展項目均受環保團體阻撓和反對,政府的造地建屋計劃深陷泥沼,令供應短缺的房屋問題更形嚴重,樓價升幅更加失控。

社會普遍認同直接派錢不能解決貧窮問題,但上樓困難、居住環境狹窄等情況,卻是全港中產以至基層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並非只是貧窮階層的苦惱。套用老生常談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要協助貧窮階層,發展教育、多元化產業、提供高增值職位以提升工資水平等,才是準確掌握扶貧問題的焦點。

相比第三世界國家的赤貧,香港的貧窮只是相對而言的貧窮;得力於健全的社會保障網,鮮有人會因為得不到充足的糧食或衣服而餓死或凍死。因此,政府的扶貧方向,是如何協助貧窮市民和兒童,能夠在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下自力更生,努力「向上流」脫貧。當然,擁有更佳的居住環境,尤其是讓居住於劏房或板間房的兒童,能夠盡快上公屋,對改善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也有莫大裨益。

但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居住貧窮」是大部分市民必須面對的問題,政府要幫港人「居住脫貧」,解決之道還在大量造地,增加公屋和私樓供應,讓有需要的市民盡快上公屋,有能力的市民購買得起面積較大的私樓。

填海是最有效增加大量土地的方法,上世紀香港多個新市鎮也是靠填海造地得來;但回歸後填海工程戛然而止,令房屋供應問題積重難返。偏偏近年政府提出的填海建議屢受個別環團阻撓和挑戰,林鄭在扶貧峰會上慨歎環團只懂「為海發聲」,但忽略劏房兒童的住屋需要,正是一時有感而發。

除房屋以外,政府要協助貧窮階層自力更生往上流,還是有其他靈丹妙藥可施,例如可以由教育、產業和就業三方面入手。

教育作為滅貧的有效措施,毋庸置疑,乃是協助下一代上流的不二法門。林鄭去年迅速撥出五十億,加上預算案亦進一步增撥大量資源於發展教育方面,這對解決跨代貧窮,方向正確。

產業方面,本港產業狹隘的情況存在多時,導致基層人士希望憑藉一己努力向上爬的夢想難以實現。要解決出路不足的問題,推動產業向多元化發展,改變經濟活動全賴一、兩根支柱支撐的局面至為重要。立法會上周辯論,由工業界吳永嘉提出的「再工業化」動議,不少議員亦指出本港亟需發展多元化產業,例如文化藝術、創科創意,甚至吸引高增值製造業回流本港工廈。對於這些建議,政府應仔細參詳,還年輕人一個寬闊的前景。

就業方面,本港工時長、工資低的情況值得政府關注。早前巴士車長罷工事件,帶出職業司機每天工作十多小時,薪酬卻只有約一萬五千元的苦況。雖然政府已立法通過最低工資,保障了工人的基本待遇,但如何讓基層打工仔賺取更佳工資,改善家人生活,這方面似乎與推動產業多元化、增加高增值職位存在一定關連。政府應該好好思考上述課題。

香港上樓難,居住環境狹窄,是大部分人均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