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7 年 12 月 28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聖誕的今昔與未來

一年容易又聖誕,看着周圍五光十色的佈置,不禁令我想起年少時的過節片段。大概是因為香港在殖民地時代受英國影響,聖誕節對香港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僱主可自行選擇冬至或聖誕作為法定假期。也只是在七十年代社會漸趨穩定,聖誕慶祝活動才愈漸普遍。

我也是到美國升學後才發現當地十分重視聖誕,街上聖誕氣氛濃厚,親朋好友互送禮物,大家都紛紛離校回老家過節。還記得當時作為海外生的我,人在異鄉,佳節倍感孤寂。幸而,我的好友邀請我到他位於三藩市的家作客一星期(同時發現香港聖誕吃火雞,而美國則吃火腿),度過了我在美國第一個聖誕。及後我在史丹福修讀博士學位時,也曾有類似經歷。在美國,朋友們相當好客,聖誕也是個表達友誼的節日。

今時今日,在世界多處地方,聖誕節早已被商業化,成為商家促銷的好時機,社會亦漸趨物質化,造就了節日經濟。聖誕在中國並非傳統節日或法定假期,內地不少商家也照樣打個旗號推個購物節,振興經濟。

人大了,佳節當前,最好的活動當然是享受天倫樂。從前在美國工作時,每逢聖誕,我總愛帶家人回港過節,慶祝活動也很港式─飲茶,遊山頂、赤柱、大澳,逛逛廟街,再到尖東看燈飾,很平凡,卻又感覺溫暖充實。然而,自八年前我回流香港後,卻每逢聖誕都逃出香港赴外探望兒女。今年,兒女是這八年來首次回港過聖誕,我們又可重拾當年之港式聖誕樂。

提起聖誕燈飾,其實背後的技術在這些年來經歷了很大變化,由從前的傳統鎢絲燈泡到七彩霓虹燈,霓虹燈的運作是光管內充入氖氣,氖氣經過通電後就會發光,但現時霓虹燈幾乎已全被LED(發光二極管)所取代。LED是一種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的固態半導體發明,用作照明既高效能又壽命長。起初,LED光源只有紅色與綠色,沒有藍色(要紅、綠、藍三個基礎色湊合才有白光)。直至一九九三年三位日本教授(二○一四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發明藍色LED。現在,香港的聖誕燈飾幾乎全部都是用LED。隨着其普及,大家在廟街亦能以低價買到LED燈。

未來的聖誕節究竟會是怎樣?亞馬遜最近出版了一份名為《未來的聖誕》的文章(個人認為有點像帶有銷售廣告成分的研究)。文中,兩位未來學家預測在未來十至二十年高科技將會從不同渠道融入聖誕節─屆時3D打印機將非常普及,除了打印聖誕裝飾,更能隨個人喜好打印出聖誕食品;在家水種聖誕樹及食用蔬菜;可以穿起有擁抱觸感的毛衣,打破地域界限,感受遠方親朋的問好;還有LED聖誕牆紙,甚至以虛擬實境增強聖誕氣氛。聖誕的今昔傳統還在,而高科技為人們未來的聖誕增添不一樣的體驗。

在聖誕節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最重要的不是任何物質享受或科技體驗,最重要的是與你身邊的摯愛親朋度過。不一定要以宗教之名去慶祝這個日子,我們也可以在這天為親情、友誼乾杯。人的因素大概在今昔與未來的聖誕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