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老總手記 2017 年 11 月 29 日

關慧玲

《東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默默耕耘的港專

港專六十周年,走過一條艱辛路。

港專前身是「旺角工人夜校」,生於戰後的亂世,當時很多人面對失業、失學的窘境,這間民辦院校就為勞工而立,教他們謀生,公司秘書、簿記及會計、電腦、車縫等課程,是那個時代最吃香的專業技能。八七年旺角工人夜校正式改名做「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港專校長陳卓禧(圖右一)九七年接任校長,第一年就見赤字,搞到壓力好大,港專沒有資助,即係沒有金主,生存一定要與時並進,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陳卓禧在TVB公共事務部做過,觸覺敏銳,佢睇準社會對高學歷、專業資格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多,所以開拓專業認證、大學和碩士課程。

香港經歷幾番經濟起落,港專都在協助基層轉業中幫到手。例如九二年受政府委託辦「中文資料輸入操作」課程,成為再培訓局至今一直採用的資助模式。九七年金融風暴,佢哋自創再培訓中心,幫失業人士轉型搵工。這間民辦學校的學生,不少都是主流考試制度的「失敗者」,入不到正規大學,人生路遇上挫折;港專除了教育,也畀佢哋一個暫時喘息的空間,在踏入社會前思想前路,找回自我。

港專不似大學要爭排名講星味,而是訓練出一群老老實實、默默耕耘的年輕人,好像早前仗義捐肝的鄭凱甄,她和她母親,原來也都是港專的畢業生。陳卓禧話母女倆好事已做,即重回低調,不打算在媒體再曝光。另一位老實人,是在港專教足幾十年書的一位老先生的遺孀,這位老先生是中山大學高材生,為理想捱着微薄收入教夜校,年前身故。他太太早前知道港專可以配對政府資助,便拿着一張幾十萬元的支票交給陳卓禧,那是她的養老積蓄,卻叮囑別高調,陳卓禧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港專依家有三座獨立校舍,七個在商業大廈內的培訓中心,和十一個夜校成人教育中心,下一個目標,是向私立大學邁進。陳卓禧九七年接任時,本來諗住做兩個合約就回歸傳媒行業,依家看來,還要多走好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