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17 年 10 月 17 日

改變主旋律 施政報告回應社會三難題

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首份施政報告洋洋灑灑長達四萬九千字,是回歸以來最長篇的一份。四萬字的報告,內容涵蓋了八大方面,當中最受關注的措施主要集中於協助市民置業、派糖惠民和發展創科之上,希望增加市民對港「歸屬感」、緩和社會戾氣和發展創新經濟,並藉此回應當下香港社會存在的三大難題和矛盾。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後首次出訪,第一站便是新加坡,並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從林太今次發表的施政報告回看,或多或少有新加坡管治模式的影子,例如成立類似星洲「公共服務學院」的「公務員學院」,培訓本港公務員;又例如實施利得稅兩級制,也是仿效新加坡政府對一般企業和居民企業提供的首三十萬元利潤享有稅務豁免的做法。而一直為港人稱羨的新加坡組屋政策,當地居民可以用優惠價格擁有由政府興建的組屋,人人有樓揸手,自然提高對星洲的歸屬感;此概念亦影響了林太對本港房策走向的理念。

自特首董建華提出八萬五政策,冀七成家庭可以自置居所失敗後;往後無論特首曾蔭權和梁振英,對本港房策的基本立場皆是「住屋為先,協助置業不是政府責任」;但林太這份施政報告卻對這個立場作出轉變,改為協助不同階層的市民擁有自己的物業為優先,故先後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綠置居」和「白居二」恒常化等措施,補足置業階梯的缺口,令夾心階層有途徑置業。

雖然現時而言,「首置上車盤」的定價、公私營合作和單位大小等詳情皆未公布,而且首批只得一千個單位,可謂杯水車薪;綠置居恒常化也被批評減少公屋供應,但兩項措施卻改變了特區政府的房策主旋律,由租住屋變為置業,是一次重大轉變。

林太改變香港房策主旋律,一方面為滿足港人對置業的普遍渴求,亦回應了港人因為近年香港政治和生活環境轉差而產生的離心和失望,讓他們重拾對香港的歸屬感和對政府的信心。

成立高層次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又對企業的科研開支提供額外扣稅優惠,並在學校加強STEM教學,這些措施目標都是為了推動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事實上,新加坡在創科方面的研究發展一直在亞太區內處於領先地位;而香港發展創科延宕多年,至上屆政府幾經辛苦才從拉布中成立「創新及科技局」,這方面香港必須參考星洲的經驗急起直追。香港其中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正是經濟產業過於單一化,窒礙了青年向上流;而發展創科產業,正是其中一條出路。

此外,施政報告亦提出了不少惠民的措施,包括最多人談論的「免審查交通費三百元回贈」,在社會貧富矛盾和怨氣較大的今日,這類「均富式」措施的推出,正好有助減少社會怨氣。而增加男士侍產假至五天,客觀上亦有助鼓勵生育,應對人口老化的危機。

香港因為不斷的政治爭拗和內耗,不進則退;而星洲無論在世界排名、經濟、創科、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已趕快超前。還看林太這回能否為近年沉疴不起的香港闖出一片新天地。

林鄭月娥第一份施政報告回應了香港現存的三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