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封面故事 2017 年 03 月 12 日

高價瘋搶 港地買少見少 中資「挾爆」大孖沙

上月底,兩塊市區靚地接連被中資用高價掠去,撼贏新地(0016)、長實(1113)、恒地(0012)和新世界(0017)等港資大孖沙。其中鴨脷洲的臨海地皮,更創下本港史上最高價,成為新一代地王。

過去多年,本港的市區靚地主要都是七大發展商之爭。但中資殺入香港癲價搶地,已嚇窒經歷過金融風暴樓冧股散的大孖沙,就算資金充裕,買地依然「放軟手腳」。據本刊統計,近兩年中資財團合共豪掃十四幅港地,港資只奪得六幅,市佔率大幅縮水,而且今非昔比,港資爭贏的多屬新界地及規模較細項目。

中資不斷狼買港地,地價已然愈搶愈貴。投資界開始憂慮,一直等執「平地」補充土地儲備的大孖沙,隨時如股市淡友般慘被「挾淡倉」,前景頗為黯淡。即使坐擁大量農地的發展商,亦會因地價飆升,要面對水漲船高的補地價風險。

中資平保旗下的平安不動產,夥拍路勁投地擊敗港資大孖沙,奪得港鐵黃竹坑項目,市場預計未來開售呎價至少兩萬二。

中資投得天價「麵粉」,剛好發生在上周新地公布中期業績之前。對於再次敗在內地房企手下,不願過勇出手的新地主席郭炳聯語帶譏諷道︰「等啲癲標中晒佢先!」

而同一日,嘉華(0173)主席呂志和在銀娛(0027)業績會上亦直言:「肯咁搏,有日佢會唔會『坐艇』呢?咁就唔知喇。」

天價地皮成交的市場效應,是刺激推售中的新盤即時「發癲」,情況更形墟冚。其中長實的娉廷、君柏及維港星岸餘下單位,火速宣布於本月十六日起,加價百分之三至五。

而一度要減價促銷的南豐集團筲箕灣香島,亦即時削減優惠,變相加價百分之三。郭炳湘的帝國集團,與麗新發展(0488)合作的將軍澳藍塘傲最誇張,上周五加推的六十伙單位馬上加價一成半,個別單位加幅甚至超過三成,折實平均呎價逾二萬元,叫人咋舌。

 

 

投行憂港資無得爭

恒地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承認,今次樓市愈燒愈烈,多得中資高價搶地。「地價比我哋香港發展商預期貴好多,搞到唔知點將單位定價!呢批貴地起碼要二○二○年先推出,嗰陣定價會點,仲有冇承接力?我估唔到!」

乘着樓市瘋狂氣氛,一眾地產股理應升到「嘭嘭聲」。不過,投資界因中資搶地愈來愈狼,價格之「癲」去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於是開始唱淡本地地產股。其中摩根士丹利警告,中資高價買地,已對本地發展商造成影響,擔心日後「唔夠爭」而被迫「坐歪」,發展利潤較低的港鐵(0066)或市區重建項目。

事有湊巧,上周三信置終於擊敗包括投得鴨脷洲地王的龍光地產(3380)等二十一個財團,拿下市建局中環卑利街/嘉咸街的蚊型地,是繼去年十月奪得深水埗九龍道/僑蔭街項目後,半年內再投得市建局項目。

根據本刊統計,最近兩年中資一直壓倒港資地產商,合共奪得十四幅地皮,總金額達七百億元,而且多屬市區貴地,平均地價接近一萬元一方呎。

港資因出價不夠「進取」,只爭贏六幅,總金額約二百一十億元,而且大部分屬新界地及規模較細項目。「中資鍾意高價搶面積較大地皮,細細塊反而唔係太感興趣,嫌拎太多會太分散。」 交銀國際研究部房地產助理副總裁謝騏聰說。

內房龍光地產及合景泰富聯手以近一百七十億元搶下鴨脷洲地皮,成為新地王。

 

土儲耗盡焗做收租佬

事實上,政府雖然扭盡六壬增加土地供應,企圖遏抑樓價,但中資來勢洶洶,不惜以高市價三、四成大舉搶地,將地價愈搶愈貴,累缺乏土地儲備的華資發展商無啖好食。

例如豪言「只有在樓市滿地鮮血時才會入市」的陳啟宗,由他掌舵的恒隆地產(0101)曾是本港主要發展商,但對上一次大規模買地,要數到九九至二千年。

現時恒隆可賣的樓盤,只餘下浪澄灣、君臨天下及藍塘道豪宅等「貨尾」,焗住要做「收租佬」。去年三月樓市調整時,恒隆一度罕有入標,競投何文田常盛街地皮,卻被高銀地產(0283)以六十四億元天價截糊。

豐盛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本港發展商財政豐厚,但計算成本與風險後,未必願意陪中資「癲」,一齊高價爭地,變成坐擁資金沒有出路。「發展商轉型地產以外業務,不一定有相關技術同人才。轉做收租佬,市場又有好多選擇,收租股折讓普遍比發展股仲大,長遠會令公司估值下跌。」

一三年之前,港府沿用「勾地表」機制,發展商向地政總署勾出地皮,然後再公開拍賣。最後以高價投得地皮的,往往是本港大型發展商。其後政府取消勾地表,改為以招標形式賣地,原意是提高中小型地產商的勝算,增加新樓供應。中小發展商買地亦因此轉趨積極,剛過去一個年度,買地金額更超越傳統七大發展商。

新地中期純利大增四成,原本飲得杯落。不過主席郭炳聯坦言,假如政府一年賣地一千億,新地要買二百億地才能維持兩成市場份額,有相當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