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樂在澳門  > 澳門快訊 2017 年 03 月 12 日

坐正歷史景點 估值2.5億 亞婆井大宅掀政府財團爭奪戰

位處澳門歷史城區之內的著名旅遊景點亞婆井前地,上址兩幢現正發展文創,開設畫廊、古董博物館及玻璃精品店的大宅,近日盛傳獲外國財團洽購。有估價行指,該兩幢物業具備很高知名度、土地用途廣泛及毋須補地價等優勢,估值高達二億五千萬元。

然而這宗私人交易如想成事,原來要得到文化局首肯。根據一四年實施的《文化遺產保護法》,列明文物建築就算屬私人擁有,若有買家洽購,必須通報擁有優先購買權的政府。因此兩幢物業最終花落誰家、成交價錢多少,惹人注目。

本刊調查發現,該兩幢物業的業主,過去五年主力從事舊區收購,更習慣「一買成條街」,然後打造成類似台灣的文創小店街,藉此吸引人流。業主代表接受本刊訪問時坦言,他們努力活化這些舊區,除擔負社會責任之餘,長遠亦希望物業價值藉此提升。

盛傳獲外國財團洽購的兩幢亞婆井前地物業,上周日舉行文化之夜,吸引不少市民和旅客參與。

亞婆井前地在○五年隨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座落於澳門西望洋山北面,傳說明朝時有位婆婆在此築池貯水,方便居民飲用,因此得名。亞婆井前地亦是殖民地時期葡萄牙人聚居之處,有民謠唱詠:「喝過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

上周日下午,環境清幽寧靜的亞婆井前地變得十分熱鬧,皆因區內地標大樹旁的一幢三層高大宅,舉行名為「亞婆井文化之夜」活動,節目包括畫展、文藝研討會、古典音樂演奏及雞尾酒會等;除了獲邀賓客之外,本地市民和旅客亦可免費參與。台灣旅客高小姐說:「古老樓房加入文創元素,在台灣非常流行,很多觀光人士特意尋找這些項目,料不到澳門也有。」

一四年實施的《文化遺產保護法》,列明文物建築就算屬私人業權,政府有權優先購買,故交易前必須通報文化局。

 

百年歷史受保護文物

今次舉行文創活動的大宅,與現為古董博物館的毗鄰物業,近日齊齊成為澳門地產業界的焦點。因為來自當地葡文傳媒消息,該兩幢由同一業主持有的物業,正有海外財團洽購。不過有關交易存在很大變數,澳門政府有可能因應物業的歷史價值而截糊收購。

根據一四年三月實施的《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被列為文物的建築,就算屬私人業權,若有買家洽談收購,必須通報擁有優先購買權的政府。文化局回應有關收購消息時透露,仍未收到交易資料,但重申兩幢建築物屬於受保護文物,當局有優先購買權,除非放棄才可流入市場。

對於政府應否購買該兩幢物業,外界意見不一。有指當局應詳細審視其歷史價值,並了解能否與周邊政府物業協調發展才決定。但亦有意見認為,該處已變成文創新景點,如轉手予私人財團或會改變發展路向,破壞亞婆井前地目前氛圍,故最理想是由當局接手繼續發展。

本刊調查發現,盛傳被洽購的亞婆井前地三十七號和四十九號物業,能追溯的入則時間為上世紀三十年代,但實際落成時間可能遠達百年之前。兩幢物業先後於一三及一四年由女商人Chiang Isabel購入,雖然查冊無公開成交價,但顯示她為該兩幢物業向銀行進行過兩次按揭,套現九千萬元。

地產業人士透露:「擁有該兩幢物業的女商人,業界普遍稱她為『鄭小姐』。作風極為低調的她,近年專揀歷史景點旁邊的舊區物業收購,一買成條街,之後就將該些物業及舖位翻新,打造類似台灣的文創小街,再交由旗下物業代理招租,甚至親自開舖搞文創,至今已經活化澳門好幾條舊街。」

活動當日,主辦單位「游衍畫廊」展出本地畫家袁偉業的油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