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6 年 11 月 18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雙城記

二月,我在《紐約時報》看到一篇論述溫哥華及西雅圖的文章,此文或能為香港帶來一些啟示。這兩個城市都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城市,同樣是發達繁華,極具活力,在環境及文化上有不少共通點,地理位置又很相近。提到溫哥華,香港人可能會立刻聯想到移民、太空人,而西雅圖會令我們想起星巴克,還有微軟及亞馬遜,是美國創新科技重鎮。

時移勢易,溫哥華像要起場創科革命。《紐約時報》的文章中提到溫哥華高科技產業的崛起,當地積極引入美國科技公司,就連微軟都剛進駐溫哥華。溫哥華相對開放的移民政策也是微軟這次投資的關鍵之一,不少科企都埋怨美國的教育制度未能培養出足夠創新專才以應付市場需求,以致他們不得不輸入外地專才。西雅圖正在致力培養創科人才,華盛頓大學、清華大學與微軟共同成立全球創新學院(GIX),實行中美兩國攜手推進全球創新。

當溫哥華雄心勃勃要搞好創科之際,當地高昂的生活成本嚴重窒礙創科產業發展,一家美國研究機構在年初進行了關於國際樓價負擔的調查,第三名是溫哥華。當地政府出辣招力遏樓市,對外國買家徵收百分之十五的交易稅項,不知是否辣招奏效,樓市果然有降溫的迹象。

溫哥華與西雅圖各有優勢,同時亦面對着不同挑戰。兩地明白要雙贏,就要通力合作,優勢互補。美國華盛頓州及加拿大卑詩省早前簽訂協議,加強溫哥華與西雅圖兩地的合作,當中包括兩地大學的研究合作。雖說兩地是隔籬鄰舍,但駕車動輒用上四小時,兩地致力就改善交通問題,提出一系列方案,包括興建高速鐵路,將路程大大縮短至一小時,也有另一個比較划算的方案,就是在西雅圖連接加拿大邊境的五號州際公路上加設一條無人駕駛汽車專用通道。雖然方案都未獲通過實行,但起碼他們有心想盡辦法去拉近關係。

我想深一層,溫哥華與西雅圖的關係不就跟香港與深圳如出一轍嗎?很明顯,香港有如溫哥華,彼此有出色的大學,如溫哥華有卑詩大學及西門菲莎大學等。可惜樓價高企,有潛力搞好創科,卻力不從心;深圳有如西雅圖,彼此都是成為下一個矽谷的材料。其實,港深關係更顯優勢,港深都屬同一國家,僅是一河之隔,車程也不過是一小時,將來高鐵開通更是方便,兩地其實早已在學術及其他範疇緊密合作。香港低稅制,再配合內地龐大的市場,兩地政府如能順水推舟,架起合作橋樑,我相信優勢互補後所產生的協同效應,絕對比溫哥華與西雅圖有過之而無不及。那為何還不主動出擊呢?我們需要決心與完善的規劃。一些政策問題似還拖着大家後腳,例如美國與加拿大早就實施「一地兩檢」,這通關模式在港深掀起不少爭議,我明白當中法律問題及實際操作尚要釐清,大可借鑒外國經驗。有時要成功就要合作,始終一隻手掌拍唔響。

溫哥華與西雅圖各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