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5 年 09 月 16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戰爭與和平

二○○九年我從美國回港出任科大校長,兩次獲邀到北京觀看閱兵典禮,相比第一次國家建國六十周年閱兵,今次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場面更見壯觀。

戰機表演時劃過蔚藍長空,呈現「70」的字樣,展示大國的力量,令不少中國人感到自豪。大部分國際傳媒把焦點放在裁軍三十萬及新型武器如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東風二十一D反艦彈道導彈及被稱為「關島殺手」的東風二十六彈道導彈,更認為裁軍只是為提升軍隊質素,並無減弱中國的國防力量。但是我細心聆聽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致辭,他所強調的是和平。他重申中國人抗日勝利,捍衛了中華民族和人類和平,呼籲大家以史為鑑,堅定維護和平,他更說中國永遠不會稱霸,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最後他更以「和平必勝」作結。

七十年前二次大戰造成的破壞和死傷人數難以估計,敵軍猛烈轟炸中國多個城市,無數人民為求生,四處逃難,這種傷痛經歷數代仍然縈繞着無數家庭。當年的老兵談到這段歷史,仍然熱淚盈眶,悲憤莫名。在天安門廣場閱兵,我就坐在當年東江縱隊旁,那些老兵已年逾九十,這是他們首次參與閱兵;而當晚抗戰紀念活動另一重頭戲《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我也是坐在另一群老兵附近,晚會將抗戰的歷程搬上舞台,他們看著,真的百般滋味在心頭,歲月從未撫平這班勇士當年的創傷,他們的經歷令我十分動容。晚會以音樂、戲劇、舞蹈及多媒體等多種藝術形式,極具震撼。當台上唱到《黃河·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我想起在史丹福大學讀書時的,在一場民族之夜表演亦曾獻唱此曲,在抗戰勝利晚會再聽此曲,民族情更添濃厚。

其實家父在戰亂時,是在兵工廠服役,他與家人隨軍隊一直撤至昆明及重慶,這不是日常搬家,而是走難!我們沒有經歷過戰亂,難以明白那種感受,家父也甚少跟我談起這段往事,大概因為他感到太傷痛,不願多提。我們這一代慶幸沒有受戰火蹂躪,可以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接受教育,實踐理想,建立家庭,這一切得來不易。

七十年過去,慶幸沒有再次爆發世界大戰,但和平對某些國家和地區仍是遙不可及。近日大批北非和中東難民湧入歐洲,對西方國家是重大考驗。不同國家對應付難民潮的反應迴異,我尤其欣賞德國的處理手法及當地人民對難民的關懷與包容。從媒體的報導,見到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面,超載的汽船在地中海飄流,不少難民葬身大海;而最震撼的莫過於一位只得三歲的小童隨家人逃難,可惜難逃一劫,引起國際社會極大迴響。報道與照片只是反映冰山一角,更多民眾每天還是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身處和平,好應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