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名人薈  > 名人專訪 2014 年 12 月 15 日

憑《葉問》成名 「我叫黃子桓」

上周四,電影《青春鬥》上映,編劇是黃子桓。沒有人記得《青春鬥》是他第十一部作品,只記得他是《葉問》三部曲的編劇,也是天馬影視主席黃百鳴的兒子。

他筆下的《葉問》三部曲共有三個主題:「生存」、「生活」和「生命」。有一個上市公司主席、著名監製、編劇和演員的父親,黃子桓當然不愁「生存」和「生活」,所以對「生命」,他想好好地體驗和實踐。

自幼他的名字就是「黃百鳴個仔」,就算跟父親去應酬也沒有人記得他的名字。大學修讀經濟,但他對公司帳目卻毫無興趣,連公司市值、股價也一無所知。他從來只有一個目標:擺脫「黃百鳴個仔」,以「黃子桓」在電影界佔一席位。

創作了很多劇本之後,終於因《葉問》成名,可是他的名字卻從「黃百鳴個仔」變成「《葉問》編劇」,仍然沒有人記得他的名字,黃子桓苦笑:「即係我仍須努力。」

自十四年前處女編劇作上映,至○八年才憑《葉問》成名,但別人只知道他是「《葉問》編劇」,卻不知道他的名字叫黃子桓。

七八年出生的人,兒時都是看《430穿梭機》、《我係小忌廉》、《黃金戰士》,但黃子桓卻是看新藝城的電影長大。「老闆常帶一大袋錄影帶回家,我就同姐姐猜包剪揼『分贜』,睇完再交換睇。」黃子桓記不清看過多少部父親的電影,「他做編劇和演員的都睇過。」

根據維基百科,黃百鳴有份演出的電影共有六十五部,另外只編不演的有二十一部,即黃子桓共看了起碼八十六部。最喜歡哪部?「編劇的最鍾意《我愛夜來香》和《開心鬼》,演員嘛……不是我那杯茶。」能如此直接地批評黃百鳴演技的,他可算是第一人,而且他批評的人,其電影很多都破香港票房紀錄。

黃子桓小時候最深刻印象就是父親黃百鳴在房中寫原稿紙的身影,因而中三已立志做編劇,可是父親卻反對他入行。

《葉問》第一、二部曲於○八、一○年上映,最後一部將於明年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