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親子天地  > 爸爸公子 2014 年 09 月 18 日

梁繼璋

電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口才班導師及浸會大學教育碩士,十多年來均高踞電台最受歡迎主持人榜首,亦先後擔任過電台創作總監、副節目總監等職務,近年積極開辦不同形式之成人及兒童口才班及演藝班,同時亦不忘自我增值,除了持有香港公開大學之兒童心理學證書外,還完成了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之基本催眠治療課程。

小誤會大戰爭

知子莫若父,知子莫若母。

在這世界上,最了解你的,應該是你的父母吧?可是,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你曾經認為父母不了解你呢?又如果你已經是人家父母的話,有多少次你完全摸不清你的孩子在想甚麼呢?

網上偶然看到一個兩年前的調查,題目是香港爸媽對子女的十大願望vs 香港孩子的十大願望。爸媽的願望首三位是(1)希望孩子成為健康快樂的人。(2)希望他有自己理想。(3)每天多些和父母傾談。而孩子的願望首三位卻是(1)努力讀書。(2)考入大學和(3)成為健康快樂的人。

從這些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其實父母最想見到孩子健康和快樂,有理想和多些與父母溝通已經很滿足。反為孩子在香港緊張的競爭氣氛下,首二個願望也是和讀書有關,能不叫人感慨。

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常出現誤會的是甚麼呢?根據一些育兒專家認為,以下的便是父母要留意的。

(1)年紀和行為

甚麼年紀的孩子,便會有甚麼年紀的行為。這本來是最自然不過的事。可是,有些父母彷彿不理解,經常對孩子作出不合乎其年齡的要求,例如:要求一個幼童安靜坐着,吃飯吃得乾淨,或要他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上。他們不能成功完成任務,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尚未可以。

(2)未了解,別發怒

對於孩子的頑皮行為,父母會先責罵,如果不能阻止,就會發脾氣,甚至採取更嚴厲的做法,例如:體罰。不過,有時他們不依照你們的話去做,未必是不尊重你,只是有其他潛藏原因,例如:不做功課可能身體不舒服,或者不知道怎做,但又不敢將真正原因說出來。

父母如果將一切行為統統歸類為一個「曳」字,則可能會怪錯孩子了。

(3)小孩就是小孩

有些父母,就算孩子長大了,依舊當他們是大人,但有些父母剛好相反,孩子仍是孩子,便已經以要求成年人的標準對待,孩子對很多大人世界的潛規則還是很陌生的,如果在公眾場合說了一些甚麼或做了一些甚麼,父母不必深責之,反為要在事後給予適當輔導,讓他們明白;但另一方面,也不應因為他們年紀尚幼,而不加以教導。有位朋友某次在巴士站排隊時,一個小孩老實不客氣地插隊,他馬上出言責備,誰知對方家長只冷冷地回應了一句:「你那麼大聲幹甚麼?他只不過是個小孩而已。」

語氣中帶着不悅,實在有點惡人先告狀吧。

要減少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誤會,最好的方法,還是未發怒,先了解,未責罵,先聆聽。

可能你會發覺,他們很多在你眼中被視為「曳」的行為,其實也是有苦衷的呢。

不要凡事也往壞方面想,試試從孩子的角度看,你自然會平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