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親子天地  > 中西匯醫 2014 年 09 月 23 日

彭明慧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小兒食積

中秋大節過後,不少大小朋友往往比平日吃得比較多,節日中若多吃冷食凍飲,會使腸胃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可誘發腹痛、腹瀉等病症。再加上食物肥膩辛辣,嚴重的話還可損傷脾胃或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腹瀉或消化系統免疫力降低;「多管齊下」會給腸胃帶來負擔,更甚者會造成食積。

過食油物所致

食積,意指飲食停驟不化,滯而不消所致的胃腸疾患。食積的特徵,包括:不思飲食,食而不化,腹滿脹痛,噯氣嘔吐,多吐酸餿食物,大便酸臭或溏薄不調。

大時大節飲食常令脾胃受損,致使脾胃不能正常工作,運化功能失職,不能正常的腐熟水谷(消化食物),停滯不化,胃氣不降,反而上逆而引起食物積滯,或出現嘔吐,又或泄瀉;另或因脾胃素虛,一旦飲食稍有不當,則停滯不消,於是便出現食積。

一般而言,中醫認為小兒食積主要是由於過食油膩厚味的食品,聚積不化,氣滯不行所致。小兒食積早期徵狀多見乳食內積、食慾不振、煩躁哭鬧、夜卧不安、嘔吐乳塊或酸餿食物、大便酸臭或溏薄。

消食化積食療

預防小兒食積首先應留意飲食適度,忌暴飲暴食,食物宜新鮮、清潔,不要過食煎炒和肥膩的不消化食物。平時必須注意做到「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宜定食定量喂養。其次,哺育不宜過急,以防吞進空氣。哺乳後,宜抱正身體,輕拍脊背,使吸入空氣得以排出。

中藥調理以消食化積、健脾去滯為主。以下食療可作參考:

增食湯

功效:促進胃腸消化液分泌,有助消化作用。

材料:太子參15g、白朮12g、茯苓12g、准山12g、雞內金10g、蒼朮10g、陳皮5g、枳殼6g、神曲10g、萊菔子15g、炒麥芽30g、焦山楂10g。

做法:

將所有選材洗淨,放入湯煲內加入約1,000毫升水(約4碗水)中浸約30分鐘;

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熬約40分鐘即成。

飲用方法:溫服,連服3天(或連服至食積情況減輕)。

雞內金粥

功效:消食去積,健脾開胃。

材料:雞內金20g、萊菔子20g、淮山30g、炒扁豆30g、米60g、冰糖少許。

做法:

將雞內金、萊菔子、淮山和炒扁豆洗淨,放入湯煲內加入約2,000毫升水(約8碗水)中浸約30分鐘;

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熬約30分鐘;

將(2)隔渣,取液,加米和冰糖熬粥。

飲用方法:溫服,連服3天(或連服至食積情況減輕)。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