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校長視野 2014 年 03 月 11 日

陳繁昌

陳繁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出身筲箕灣阿公岩。 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 留美四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 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創新的國度

以色列在一九四八年立國,經歷了不少挑戰。在過去短短二十多年,卻能夠搖身一變,成為除美國以外在Nasdaq最多上市公司的科技強國,並在過去十年有六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謎」一樣的躍進令人嘖嘖稱奇。上星期,以色列駐港總領事親臨科大,講述以國在高科技發展的歷程,把這個「謎」解開。

年輕的以色列駐港總領事Sagi Karni首先指出以色列的創新和環球視野都源於生活必需,列出以色列的「四無」:無天然資源、無水無地、無能源、無龐大內需,卻「有」迫切的國防需要,「有」創新的文化。為了圖存,以色列致力培訓人才,運用科技解決人民生活必需。自然資源的匱乏激發他們大力發展太陽能,每家每戶的房頂都安裝了太陽能裝置;由於以色列全國有一半是沙漠,因此他們將廢水循環作農業灌溉,並發明出滴水灌溉系統。有限的內需亦令以色列培養出環球視野,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例如他們出產的血橙暢銷各地。此外,他們將軍事技術應用於各項先進儀器,例如軍用導彈技術應用至體內拍攝的微型追蹤鏡頭,是醫療科技的一大突破,生產商早在二○○一年就在Nasdaq上市。

陳校長與以色列駐港總領事Sagi Karni。

以色列政府銳意發展科技,重點投資大學教育,加上各項針對性的政策,致使以國在二十五年間迅速騰飛。Technion集中研發應用的技術,諾貝爾獎得主Schehtman亦在該校開展創業課程;而於一九四九年正名的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則集中基礎科學研究。以色列政府在科研的投資更高踞全球前列,達GDP的4.5%。此外,以色列政府提供稅務、土地等經濟優惠,積極引入Microsoft、Intel多間跨國科技公司在當地成立R&D中心。其中Intel在一九七四年首次踏足以色列,到一九八○年成功研發8088 微處理器,風靡全球;二○○三年,Intel在以色列研發的Centrino 更是令他們渡過危機的關鍵。以國政府一直致力建立海外平台,讓大學和企業開拓國際聯繫,最近香港與以色列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Karni先生亦指出以色列文化的四項特質有利於創新:依地語中的「chutzpa」和希伯來文中的「rosh gadol」意思是具有膽識,思想出格,甚至近乎放肆——以色列人一般比較直接表達意見,敢於挑戰權威和傳統,「不按本子辦事」;由於不少國民是移民,所以比較富冒險精神;此外,他們視失敗為等閒,處之泰然。而服兵役的制度培養出有責任感、組織能力高的年輕人,亦形成了緊密的人脈網絡。這些獨特的文化特質和社會背景,對建立一個start-up nation至為關鍵。

香港固然不能依樣畫葫蘆,完全套用以色列的政策;尤其是在文化方面,重視傳統、溫厚謙讓、刻苦耐勞的性格是中國人其中一個成功之道,應該將這優點發揚光大。然而,香港長期以來經濟繁榮,再加上沒有軍事危機,安全感似乎令我們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我們應該謹記:當世界愈發達,全球競爭就愈為激烈,香港的人力資源之所以寶貴,就是因為香港人力爭上游、拼搏奮鬥,惟有居安思危,我們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以色列過往二十五年的蛻變歷程,顯示出政府政策對推進發展起了積極的催化作用,這值得特區政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