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09 年 08 月 21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前景

不少癌症病人,心中充滿無力感,感到自己完全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包括治療、日常生活的安排,以至照顧家庭等各方面,頓然喪失了自己在社會及家庭所扮演的角色(social and family roles)。康復後,癌症病人也擔心癌症隨時復發,對前景感到一片迷惘。

六十歲的結腸癌患者鄭先生是成功企業家,患病前日理萬機,每天都按着自己的計劃進行,生活過得井井有條。鄭先生還記得病發初期,發現大便出血,而且每次出現便意都令肛門附近疼痛。經結直腸外科醫生診斷後,證實鄭先生患上結腸癌,腫瘤已經穿過腸壁,並擴散至膀胱附近的腹膜,令鄭先生每次出現便意時都感到疼痛。

鄭先生首先接受手術,將原發腫瘤切除。術後鄭先生仍全無胃口,肛門附近的痛楚還未消失,經臨牀腫瘤科醫生診斷後,決定替鄭先生安排化療以消除殘餘癌細胞。療程開始後不久,鄭先生的痛楚便消失,總算將病情控制下來。

豈料半年後,鄭先生出現便意時再次感到痛楚,於是立即求診。電腦掃描的結果顯示腫瘤於鄭先生的降結腸復發並侵犯腸壁及盆腔;與此同時,腫瘤迅速惡化並導致腸塞,需要立即動手術,在腹壁造一個俗稱造口的「假肛門」,以解決腸塞問題。而腫瘤科醫生再使用化療並合併標靶治療,終成功縮小腫瘤及改善病徵。

雖然病情受控,但鄭先生的心情卻沒有好過來。由復發至病情受控足足兩個多月了,期間病情反覆,時好時壞,胃口一直沒有好轉,每天只能進食非常少量的食物,需要經血管輸送營養液維持生命。鄭先生大部分時間都需卧牀休息,身體虛弱得連下牀行走的力氣也沒有,晚上也完全不能入睡。鄭先生過往人生及事業上的成功,全賴他做事有計劃,但如今他覺得對前景完全失控,情緒極度失落。

當鄭先生對前景感到絕望時,得知跟他同一病房的鼻咽癌病人受頭痛及面部麻痹困擾,但經過中醫的治療後迅速改善,故向腫瘤科醫生建議加上中醫治療。醫生經過考慮後,遂答允鄭先生的要求。

中醫袁醫生替鄭先生檢查後,發現他面色蒼白、身體消瘦、虛弱無力,全身均有化療後出現的瘀血斑點、腹部因腫瘤擴散而導致腹腔多處出現硬塊、肛門疼痛及大便失禁。袁醫生決定依據中醫「久病成虛」的理念,運用中醫的治療方法、加上養生及食療的概念,再配合西醫治療,以「中西合璧」的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治療。

中醫相信「不通則痛」,故袁醫生替鄭先生用針灸疏通全身氣血,令鄭先生氣血運行通暢,減輕甚至消除疼痛。同時處方具疏肝理氣、寧心安神、潤肺補腎等功效的內服藥,以協調體內五臟,令精、氣、神得以旺盛;袁醫生還運用外用藥,實行內外兼治。此外,「生命在於運動」,袁醫生運用養生的優勢,根據鄭先生的情況制定符合他身體狀況的運動,進行鍛煉,以加快康復速度。

鄭先生接受中醫治療十天後,病情已大有改進,包括夜間睡眠質素改善、胃口好轉、說話的聲音回復以前的質量、日間可在醫院廊間走動、腹部硬塊已大部分消失、肛門痛楚減輕八成有多、癌症指數下降等,精神面貌也跟治療前判若兩人。

值得高興的還有連鄭先生的心情也好轉過來,說話多了,對前景也重拾希望,相信自己的生命並非全由疾病所操控。其實中西醫學各有自己的長處與強項,如能雙方合作,最少可互補長短,甚或可達致協同作用,令醫學更上一層樓,同時給病人多一些選擇。

鳴謝:文中部分有關中醫理論體系的資料,由註冊中醫袁麗萍醫生提供。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