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名人薈  > 名人專訪 2009 年 07 月 31 日

港產群英 走在災區最前線

電視劇《烈火雄心》近日熱播,劇中扮演消防員的演員都是不懼危險衝鋒陷陣;現實生活中,救人英雄不一定要超人上身,一腔熱血便上場。

每逢天災人禍,總可見到由香港「輸出」的救災大軍的身影,當中不少是屬於香港紅十字會的,有醫生、護士、工程師。原來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夫人也是最前線的一分子,落手落腳為災民做事,為災民送上應急的物品。

在書展看膩了o靚模寫真集?不妨轉轉口味,看看十七名義工合著的新書《志士仁人》,重溫他們拯救世界的足迹。

胡郭秀萍 隨時候命赴災區

胡太救災足迹遍及大半個地球,就算前往戰火連連的阿富汗亦毫無懼色,當地婦女需披上頭巾,胡太亦入鄉隨俗跟隨。

胡應湘太太胡郭秀萍的訪問,在合和總部的會議室進行,記者見她有點吃力才能推開會議室大門,實在很難想像,眼前有點嬌滴滴的她,竟是賑災場上的大將軍。

作為紅十字會香港分會總監兼國際及賑災服務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太不止捐錢,更不辭勞苦親身到災區做評估,足迹遍布半個地球,包括印尼、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阿富汗,以及中國河北及四川等,「是隨時候命,廿四小時內就可以去到災區最前線,試過在外地度假中,都要改變行程。」

她是因緣際會下加入紅十字會,「多年前有朋友邀請我參與紅會青年服務部,幫手統籌活動,發現幫到人是好開心的事,在災民生死關頭提供援助,更可以有長遠影響。」

八一年華東水災,胡太首次跟隨當時仍屬英國分會的香港紅十字會到內地救災,「好震撼,只見一片汪洋沒有陸地,坐條好簡陋的船,更要同隻豬一齊坐,因為災民把自己養的豬隻放上船,隻豬已經是他們全部所有了。」自此,她更投入紅十字會工作。

九八年陝西等地發生水災,胡太又趕到災區,為數以百計受災村落提供人道援助,「山區年輕一輩都出城打工,只留下老人家及小朋友,一場天災令他們農作物失收,但他們不能自救,我們要逐條村找災民,村長帶一班義工爬上山逐戶搵。」

胡太看來有點嬌滴滴,實難想像她不懼危險,經常出入災區參與賑災。

感覺好淒涼

去年四川發生大地震後,紅十字會在德陽市成立康復及假肢中心照顧被截肢傷者,胡太多次親往探訪,「最開心見到災民能重現笑容。」

「有個老人家的家園被沖毀了,帶着孩子棲身在泥堆裏,他只能餵小孩吃黑色的米煮成的稀粥,我們送米給他,他卻捨不得吃,我有種好淒涼感覺。」

在災區,胡太不時經歷人間有情的故事,「試過有村長自己家裏明明已被水淹沒,他卻連續十天也沒回家,帶着我們逐門逐戶找需要協助的鄉民;救援期間,水壩突然決堤,全村村民紛紛幫助義工撤離,好有人性的光輝。」

合和從事工程生意,胡太平日工作不時接觸工程項目,到了災區便盡情發揮所長,「在災區做評估及監督重建項目,再跟專業工程師說,可更快明白及了解進度與當中困難,例如為何要起磚屋,為何要起泥屋,加上熟悉材料物價,就可有效控制成本。」

胡太習慣進出地盤,對山頭、爛路一點都不陌生,「就算沖凍水涼都沒問題,不過災區會有塌方等意外,都有一定危險,只是我見到災民,就會好忘我,可不眠不休由早做到晚,但現在就學識要保護自己,不可以一味靠衝。」

災區危機重重,丈夫胡應湘有否擔心她安全而提出反對?她笑說:「旅遊都有危險,何況我好少跟他講救災時的細節。」不過,隨着經驗累積,她懂得注意安全,「寧願早點天光出發,黑夜不開車,行程盡量提高警覺,不會在車程打瞌睡。」

村民雖然受災,但對紅十字會的義工仍非常熱情,更送上收成的蘿蔔作見面禮。

捐款多更忙碌

胡太形容災區環境惡劣極端,加上不斷接觸災民,心情難免受影響,每次從災區回到香港,由於環境對比很大,都要學懂抽離,「否則會有內疚感,覺得自己在香港的生活很不應該。」

救災工作給了她不少啟發,令她的人生更充實,「災民生活很簡單,就算發生了不幸,還是會接受現實,勇敢面對,對我們帶來的幫助更非常感激,不會有過分的要求,亦令我回望自己環境好,卻仍然好多投訴。」

過去一年香港受金融海嘯影響,市民緊縮荷包,但胡太說未見捐款數字受影響,去年四川大地震後,港人也繼續慷慨解囊,「有錢時工作反而更忙,要好好利用善款做事,紅十字會現時便在成都多請了數十人,專門跟進地震後的重建工作,要好好控制成本,不可以亂花錢。」

郭玉麗 難忘睡豬欄

參與救災工作,是郭玉麗兒時的夢想。雖然在災區的點點滴滴非常辛苦,但大家同心協力救災的熱血場面,她一世都記得。

現職大埔那打素醫院社區外展服務部門的註冊護士郭玉麗,○五年加入紅十字會成為海外志願服務義工,四年間,先後到過印尼海嘯、非洲水災和四川大地震災區。

犧牲假期、人工參與救災,郭坦言「真的好辛苦,無得食、無得瞓、無得住,還要經常面對無水無電暈車浪的苦況。」但能夠幫災民度過難關,再辛苦都值得。

○六年十二月,郭玉麗飛去印尼參與海嘯一周年的救災工作,在印尼災區生活了三個月,感受到水源的可貴,「水源缺乏,四五個義工要共用一缸水洗頭沖涼,每日去完災區成身滿是泥,但只能舀幾殼水由頭洗到落腳,還有水質嚴重污染,飲的水都是泥黃色。」

參與四川大地震救災,郭形容自己像難民,「睡在豬欄隔籬,廁所只用四條鐵支搭成,廁格下面滿布糞便,惟有盡量唔食嘢、唔飲水少去廁所。」

最艱苦之旅是到非洲救災,「那三星期,辛苦到差點捱不下,每日靠倒數日子令自己好過點。」

在非洲三星期救災,郭玉麗坦言辛苦到想打退堂鼓,捱過了,更成功挑戰了自己。

帳幕裸睡解暑

當地蚊患嚴重,入黑後很多蛇蟲鼠蟻飛入營地,即使返入房間,大家都要睡在帳幕內才避免受蚊蟲襲擊,可是當地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多度,「屈」在密不透風的帳幕內根本無法成眠。郭玉麗說,好多時輾轉幾個小時,到清晨四、五時才勉強睡了一下,七時又要起牀,差點支持不來,「我奇怪其他義工這麼熱還睡得着?後來才發現,大家在帳幕內都是裸睡的呢。」

天氣酷熱難頂,在災區裏每天只食一餐也令她差點受不了。「平時無食早餐習慣,以為午餐有得食,怎料大家投入工作後,午餐都不會食。」由於水災形成的姴谷熱問題,很多動物受感染不能食,只能吃雞、豆及蔬菜。

「但我平時不喜歡食菜,又抗拒食豆,真的無啖好食,有一餐晚飯偏偏只有豆及菜,但竟然成碟飯食晒,可想而知幾餓。」

郭玉麗坦言,救災雖然辛苦,但幫到人同時改變了自己。「以前沒有想過可以五日不沖涼洗頭,見到昆蟲怕得哇哇大叫。」她透露不排除有天會全職做救災義工,更想下一次可以到戰地災區做救傷。

郭玉麗在非洲負責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高永文 從井底看世界

高永文醫生是骨科醫生,四川大地震後他亦有前往當地,協助受傷災民制訂最合適的療法。

近年參與國際救災工作的香港醫護人員不斷增加,高永文居功不小,他任職醫管局期間,大力鼓勵各醫院「放人」,讓同事申請無薪假期參與救災,更着手成立可緊急出動的救災隊伍,「我付出不到數個月的時間,就改為加入紅十字會的國際及賑災委員會。」

未能上前線搏殺,他利用擔任醫療行政工作的經驗策劃救災,每當大型災害出現,便跟隨考察隊前赴災區了解災情。○一年時內蒙大雪災,高永文到當地視察,眼界大開。

「東北呼倫貝爾好好地一個草原,一晚之內堆積的冰竟可高過人頭,頃刻萬里冰封,牲口都死盡了,牧民孤立無援,我一直以為自己見聞不少,但那一刻見到大自然的威力,才知是井底之蛙。」

他說,在災區參與醫療救援工作挑戰甚多,「轉工都要適應,何況在不同的醫療環境?連用塊紗布,不同地方的醫護人員都有不同。」

去年四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傷者,高永文骨科專業知識大派用場,「我不是香港最頂尖的骨科醫生,但技術仍足以在災區服務,自己有這個能力,就應該付出。」

他聯同本地其他骨科醫生協助成立義肢康復中心,幫助受創的災民復健,「全港一年可能都只做數十宗截肢手術,但當地要做幾百宗,工作量好龐大,加上醫療設備相對落後,不少手術要臨時『度橋』解決難題。」

他形容,醫護專業人員在工作崗位上服務人群很自然,但服務其他人,也是醫護人員的天職,「就像見到有人被車撞一定會幫手救一樣,是見義勇為的做法,只要行多步,就可以幫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