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書寫人生 2013 年 06 月 16 日

蔡子強

時事評論員。寫了半生政治評論,自從某一個晚上開始,忽然領悟到人生應該還有一片更大的天空。

青春的結疤

青春就是大情大性,率性而為,不會柔腸百結,滿肚密圈。

青春就是愛得轟轟烈烈、刻骨銘心、毫無保留,懶理甚麼矜持與自尊。

青春就是嫉惡如仇,不容自己半點含冤受屈,那曉得甚麼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就是因為大情大性、轟轟烈烈、嫉惡如仇,也因此,青春,總是讓人落得遍體鱗傷。

受過創的傷口,會慢慢結疤,結過疤的皮膚,會變得粗糙,以抵得住新的傷害,但也正因如此,我們往往就像自己的皮膚一樣,再不復當初的幼嫩,亦不復當初的敏感,漸漸失卻感覺,漸漸變得麻木。

所以,青春總是拿來懷念,總是拿來憑弔。

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下稱《致青春》)近日在香港上映。

故事講述幾個中國「八○後」考進大學後,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女主角本來想與青梅竹馬的男友再續前緣,豈料他卻不辭而別,女主角很快就愛上另一位男生,後者原本是一個一心一意靠讀書改善生活、知識改變命運的窮學生,對愛情原本無動於衷,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唸建築的,知道大廈建築時不能偏離數厘米,否則就會倒塌。但女主角就是勇字當頭,死纏難打,愛得不留半點矜持,誓要當男主角人生的那幾厘米。男主角最終都被打動。

但生活總要人作出很多抉擇,轉眼畢業又到,就業、出國深造等,無不成了愛情、友情的考驗,最終幾個同學各奔前程,各散東西。在往後幾年,搭上中國經濟起飛的快車,八○後這一代人,很快在職場上平步青雲。他們也從樸素的校園,擠進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現代都市,但也從一個陽光燦爛的世界,墮入一個灰白、冰冷的石屎森林,兩個世界的強烈對比,讓幾位主角縱使生活得很好,卻無法彌補精神上的空虛,也讓他們愈加懷念青春的美好。

正如有影評指出,《致青春》是一部沒有大明星、格局小、講的是校園生活瑣事的電影,但比起近日另一套同是講述幾個中國大學生成長集體回憶,星光熠熠,一派歷史格局,從學習英語熱、出國留學潮,說到全民下海、美國轟炸南斯拉夫中國使館、北京申奧失敗,以不同年代的金曲貫穿,拍得美輪美奐,由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合伙人》,卻更教我喜歡。正因為那些瑣事夠平凡,卻更教人容易產生共鳴,在心中泛起漣漪。

很多作家的第一部作品都是講自己的,說一些自己生命中最深刻的東西,相信趙薇的《致青春》也是如此,亦因此,電影內容比較純淨。相比,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卻已經滲入太多的市場計算,太迎合,太奉承,尤其是那種大國崛起的強國人心態,「屈辱,崛起,復興」的方程式,無疑跟執政者「中國夢」的主旋律,配合得天衣無縫。但對於香港人來說,只會覺得突兀,尤其是最後一幕,三位男主角更教訓「老外」,說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和觀念如何落伍,例如留學生都不希罕留在美國,中國今天如何文明和現代,「我們已經變了,但你們卻仍拒絕改變」,更教我看得起雞皮疙瘩。

我喜歡《致青春》,但卻不喜歡《中國合伙人》,縱然前者的導演是內地人,後者的則是香港人,一個曾經為港式電影文化締造出燦爛、輝煌一幕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