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11 年 10 月 21 日

糖尿心理篇3歲病發 我這樣走過成長路

每當提起糖尿病,大家印象中都是一些上了年紀,或已踏入中年的患者。如果眼前有個三歲的糖尿病童,你會有甚麼反應?你會憐憫她,摸她的小頭顱,或張開雙手抱她嗎?

原來,從小就背負長期病的兒童,並不喜歡別人刻意表現關懷,他們只想和平常人一樣生活,一樣遊戲,一樣上課學習。過分關心和奇異的眼光,過分保護的父母,同樣令他們吃不消!

小小年紀便被證實患上糖尿病的Jessie是過來人,這些年來走過的路,成長期的心理變化,你能明白嗎?

部分一型糖尿病人在童年時便病發,他們的成長路要不斷接受挑戰,絕對不易走。

十幾歲也會有糖尿病,他們多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因天生胰島素分泌不足,故很年輕便發病,終生要靠注射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否則會引起嚴重併發症。

今年二十歲的Jessie,早在兒童時期發病──「媽媽告訴我,三歲那年因感冒見醫生,醫生對病徵有懷疑,叫我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我患上糖尿病。」Jessie輕描淡寫地說出自己的經歷。

當時只有三歲的小孩,對病的處理,全部由父母負責……正確來說,應該是由媽媽負責。然而這段由母女建構的糖尿病關係,一方面令媽媽飽受精神困擾,而身為女兒的她亦感受到母親的壓力,每次由媽媽給她注射胰島素針藥,都是一次痛苦的歷程。所以在很小的年紀,她對糖尿病這三個字很抗拒,而母女二人,亦因此多次被轉介見臨牀心理學家,幫助她們走過這段艱辛路。

馮淑敏博士指出,要照顧長期病童的心理,第一步要先處理好父母的情緒。

抗拒注射 形成恐懼?

臨牀心理學家馮淑敏博士從Jessie的兒童時期便開始接見她。在她的會談紀錄中,這個女孩很堅強,但無奈這個病症,的確為她帶來不少壓力,其中一部分,更是來自媽媽。

馮博士說:「小小年紀便要開始注射胰島素,打針本身對小孩已經是一種壓力,再加上為她打針的媽媽太緊張,令小孩子更害怕,所以當年她被轉介來見我時,兒科醫生懷疑她對打針有恐懼症(phobia)………」

如果空腹血糖超過7,便屬糖尿病。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