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親子天地  > 中西匯醫 2023 年 07 月 19 日

陳以誠醫生

陳以誠簡述:資深兒科專家,港大醫科畢業,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及愛丁堡取得專業資格。過去十多年曾為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及其健康教育委員會主席,和醫務委員會委員。現任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醫學系榮譽臨牀助理教授,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會副主席,愛健慈善基金主席,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校董。

正視情緒問題

人人都有情緒,我們都要留意自己情緒如何。約一成人士患抑鬱症,抑鬱是15-29歲人士第四致命原因。女士多50%機會抑鬱。
世衞在2021年發布「過好生活」預防自殺綜合指南:培養社會情感生活技能,盡早識別、評估、管理及對不同年齡組的高風險群體,作數據分析及監察,追蹤任何受自殺念頭和行為影響的人士,提供家庭支援服務,推廣「沒有心理健康就不是健康」的策略!

 

 


有些人充滿自信、活力和能量,卻會在獨處時自己傷心難過。對,在別人眼中看來事業成功的人,原來也會患上抑鬱症,就像大家都很喜愛,卻剛自殺離世的國際歌后李玟,或廿年前天王巨星張國榮的輕生,都令人難以接受。
演藝界人士大多感性之人,他們的表演帶給人感動和歡樂,無論自己內心多不快樂,在舞台上、鏡頭前也不能流露出來,那是專業。
公眾人物生活在大眾眼光下,有成功背後無形的壓力,若由萬人崇拜的事業亢奮高峰下滑,焦慮恐懼的情緒便可能入侵「成功人物」,恐懼失敗,被人忽略的失落,都會加深憂鬱。事業失意或學業壓力,對所有人都可以是長期憂慮,或急性抑鬱反應的原因。欺凌也可以是引起抑鬱的最後一根稻草。
婚姻或感情失敗對公眾人物或普通人也造成打擊,即使是否完美主義的人,很多也不願被社會發現自己的失敗,所以有事就寧願自己失蹤,有困惑便埋在心裏,不肯傾訴,卻不斷孤獨封閉,鑽牛角尖,若患上抑鬱症,便無法走出困局。其實對所有普通人,感情問題都能把人推入抑鬱死胡同!
社會需拋棄負面標籤。患者可能怕「精神病」標籤,或憂懼「抑鬱」會被視為弱者,便不肯透露自己的情緒困惑。我們要鼓勵「同輩互助」走出憂鬱幽谷,便要加強除去標籤。
抑鬱症是一種情緒病,腦部不夠血清素(serotonin) 病人情緒會出現障礙,引致生理及心理失衡(運動可提升血清素),情緒持續低落,便對事物失去興趣或動力,思想負面,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行為,嚴重的有自毀傾向。

現在已有奏效又少副作用的藥物,能夠治療憂鬱症。然而,治療也常涉及社會及家庭因素,醫護時常需要政府與多方合作;此外,病人願意接受治療是成功脫險的關鍵。
產後抑鬱症(post partum depression)是新聞常報道引起悲劇的病,需要家庭關愛支援和輔導,及有效藥物預防、醫治和解決問題。
狂躁抑鬱症(bipolar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是有急躁而激動的階段,也有憂鬱的階段,必須找專科醫生正確診症及醫療,也可能需要心理學家輔導。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有情緒低落情況就不應躲起來,要找人傾訴和開解,或求助專科醫生,服用適當的藥物,及接受輔導,實際解決問題,盡早走出困局,避免出現無法挽回的後果。若懷疑親友抑鬱,亦都要關心幫助,介紹他們尋求適切治療和預防自殺。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包括:
社會福利署 :2343 2255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醫管局24小時精神健康專線 :2466 7350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