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時事速報 2023 年 07 月 17 日

我們都是推銷員 十大傑出青年選舉籌委會主席黃皓欣

網絡上賣商品、從政的講理念,面試時自我介紹,這個年代,人人都是廣義中的推銷員。曾獲傑出青年推銷員獎的十大傑出青年籌委會主席黃皓欣(Rosanna),說很享受多勞多得、有付出有收穫的快樂,「去推銷,別人say no 多過say yes,但我覺得,別人say no 的時候,都可視作業績,問自己為甚麼被拒絕,這些原因,正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業績可以是「被拒」累積下來的經驗,也可以是對社會有益的義務工作。這位三十四歲的最強推銷員,選擇在成為新手媽媽的人生關鍵時刻,接棒籌辦疫後首個十大傑青選舉,帶領團隊為義務工作找贊助;又找來學生劇團排練,重演得獎傑青的成功故事,讓年輕人在別人的人生中得到啟發,一同成長,她笑說這些都是值得大力推銷的美好社會價值。

會議室的條幅寫着「今日青商明日領袖」, 這裏是培育青年領袖及企業家的搖籃,黃皓欣說十一年來為她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十大傑青是商會的重頭戲,今年第五十一屆,作為媽媽,在BB出世的重要時刻成為籌委會主席,覺得特別有意義。」由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JCI香港總會」)主辦的「十大傑出青年選舉」,走過半世紀,陪伴香港人成長,今年以「現在締造未來」為主題,籌備工作如火如荼,作為新手媽媽,要兼顧這份義務工作,她直言接受重任前亦有猶豫。

「在預產期前五天首次接到邀請,希望我出任主席,負責統籌選舉工作,那時先是婉拒了,到今年二月再次接到邀請, BB已經四個月大,感謝BB的乖巧,問丈夫意見,心想若他不贊成,順理成章再次婉拒就是,但他不單止不反對,竟然還鼓勵我接受挑戰。」兒子取名「希臨」,希望降臨,爺爺取的名字,充滿正能量,是她的最愛。

 

兒子取名「希臨」,黃皓欣謂在B B 出世的重要時刻接棒,意義重大。

 

接棒籌辦疫後首個十大傑青選舉,籌委會主席黃皓欣說並無因為新手媽媽的身份而放棄想做的事。

 

 

 

於一九五○ 年成立的J C I 香港總會,是國際性組織,現時會員約二千多人,分布於二十一個分會,是培育青年領袖及企業家的搖籃。「青商是一個好特別的平台,我們常說這裏有四大發展目標:領導才能、社會責任感、商務發展及國際視野,但其實還有第五大發展,就是締造良緣。」Rosanna打趣的說。二○一六年結婚,做保險的丈夫都是在青商認識,自然特別能夠理解她的心情,鼓勵她做喜歡的事。

一期一會不同崗位

大學選修當代英語、副修市場學,碩士讀傳理系的Rosanna,曾於媒體公司及傳媒機構任職,負責前線廣告銷售工作,「好多大學同學選擇教書或加入政府工作,因為工作穩定,但我怕悶,所以畢業就選擇加入廣告行業,可以認識不同的人,可以多勞多得。」畢業後兩年,有大學同學邀請她加入商會旗下的香港女青年商會,至今剛好踏進第十一個年頭。

「這些年參與不同的義務工作,滿足感好大,在這裏,我可以參與大大小小的工作計劃,由宣傳推廣、做秘書,到負責流程物資以至接待,不同崗位不同嘗試,有好多可能性。」當初本着擴闊社交圈子的想法,卻為她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到不同國家交流,認識背景不同但志同道合的朋友,藉着工作計劃自我提升,回饋社會。

「我們有所謂一期一會,每個崗位只可以擔任一次,十大傑青選舉是商會的重頭戲,能夠參與統籌,是我一直好想做的工作。」她表示商會內有好多媽媽,同路人總結的經驗是「別因為媽媽的身份放棄想做的事」,下定決心接受挑戰。「主席對下有七位副主席,籌委會成員共有三十幾人,現在是提名期,九月閉門面試,十月八日公布結果。」

所謂「一期一會」,黃皓欣說意指每個崗位只可以擔任一次,十大傑青選舉是商會的重頭戲,人生之中只能做一次的主席。

 

 

重演奮鬥故事

時間表密密麻麻,她表示公布結果前,包括提名團隊都不會預先知道賽果,「就算是丈夫, 都不可以透露半點風聲。」除了頒獎禮,十一月的交流活動,也是重頭戲,「今年希望以短劇形式,講每個得獎者的成功故事。」她表示已着手聯絡中學劇團參與演出,「攞完傑青不是就此完結,而是希望透過交流日,讓得獎者分享經驗,藉不同的奮鬥故事,讓年輕人從中得到啟發。」

R o s a n n a表示,不同分會亦會定期開會,因應社會發展,關注不同議題,過去她就曾策劃「社企工作坊」,向中學生推廣社企。「很多人對社企有好多誤解,工作坊會教中學生寫商業提案,希望預早做生涯規劃,更有機會到台灣姊妹分會交流。」任內她又參與有關女性的議題,例如推廣母乳餵哺及女性衞生假期等。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籌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時裝騷,「董事會討論有關社會共融的議題,透過明愛就聯絡到二十名南亞裔少女,請專業模特兒教她們學習化妝同貓步,並找來理大年輕設計師和得到化妝和首飾品牌贊助,為聯合國難民處籌款。」
促成不同團體合作,她說可達致官商民合作的協同效應,年輕人透過活動除了自己受助,同時亦可以助人。

此外,她表示又試過和女童軍總會合作,於社區宣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一同編寫教材, 並將教材翻譯成英文,先後到馬尼拉和日本作交流:「二○一八年社會發生好多年輕人輕生的不幸事件,其中一項活動是用手作的靜觀瓶,希望為孩子減壓。」

和女童軍總會合作推出計劃,於社區宣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並 先後到馬尼拉及日本交流。

 

 

別人say no 也是業績

爸爸做製衣媽媽是家庭主婦,有一個性格文靜的妹妹,Rosanna直言自小好動無時停,小學時常常因為「口多」被罰,到中學時就將無窮精力變為參與課外活動,由演講到做主持,又參與話劇演出,非常活躍。大學畢業選擇投身廣告業,二○一二獲當時任職的媒體公司推薦,贏得傑出青年推銷員獎項。

「每個人有自己的角色,打工面對老闆,亦需要推銷,只是你有無這樣的意識,覺得這是推銷而已。」都說人人都是廣義中的推銷員,就算是參與青商的義務工作,亦要和不同的贊助商會面,游說他們給予Offer。「我一直好享受推銷的工作,可以多勞多得,有付出總是會有收穫,某程度是好公平,滿足感亦好大,不同做一般文職工作,做幾多未必會反映到出來。」

Rosanna說:「去推銷,別人say no 多過say yes,好多人或者會沉浸在no之中,但我覺得,別人say no 的時候, 其實都可視作業績, 問自己為甚麼被拒絕,這些原因, 正是解決問題的起點。」世紀疫潮令百業蕭條,二○二○年,她卻選擇在疫情期間,開設廣告公司,自立門戶。「有生意要推廣,無生意都要推廣,如果我無加入JCI,可能就不會有勇氣作出創業的決定。」無時無刻都對準孕育她成長的平台,人人都是廣義中的推銷員,誰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