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門裏門外 2023 年 04 月 08 日

楊立門

楊立門,前政府常任秘書長,現任商會行政總裁、歌手及作家。

運輸政策之難

運輸及物流局早前在兩天之內公布了兩項「重磅」的交通運輸政策,分別是計算港鐵票價的新機制,及「三隧分流」的新收費安排。港鐵的「可加可減」機制已檢討了一段時間,新票價六月便實施,隧道新收費於八月實施,同時公布似乎是要「疲勞轟炸」傳媒和市民,讓他們一時間難以消化分析,從而減低質疑的聲音。我這說法雖是有點小人之心,但也有迹可尋,印象最深的是二○一九年中,修改《逃犯條例》的建議,就是夾在「三隧分流」方案的記招中一併宣布的。

西隧減價,東隧及紅隧加價,會改善後兩者塞車情況嗎?

 


運輸交通政策之難,在於它不是一門絕對的科學,每人都有自己的切身體驗,更是一項恒常開支。地鐵是上市公司,又直接受惠於政府的優惠批地政策,但在票價機制內,公司的利潤竟然不在考慮之列,所以十幾年來地鐵雖然盤滿鉢滿,但車費照加如儀,只有兩三年是凍結或減價。新機制終於把票價與港鐵的利潤掛鈎,但只計算物業發展項目的利潤,而物業管理、租金和廣告等經常性收入,及所有內地及海外的業務都不在方程式內。而且扣減額隨着盈利而遞增的幅度極小,比過去五年一直有提供的百分之○點六特別調減額只多了百分之○點一至○點二。所以一如所料,港鐵去年雖然進帳了過百億,但剛公布了六月實施的新票價仍有百分之二點三的加幅。試問在這樣一個新機制下,市民的「獲得感」從何而來?
政府和港鐵的回應也不夠說服力。他們叫市民不要小覷那一點點的減幅,因為長遠來說有複合效應,愈滾愈大(但票價的增幅也有複合效應啊);又說港鐵須不斷更新系統和設備,需要多些儲備(但有哪家運輸企業不是如此?)。我認為與其糾結於數字,說到理屈辭窮,不如動之以情,強調港鐵提供全球最高效最便捷的集體運輸服務,這是世界公認的,但票價並沒有超越市民的負擔能力,因為新機制仍視乎家庭入息中位數而封頂的。這樣解釋的話,刁民如我也就無話可說了。
至於隧道收費,更是永恒的辯論,見仁見智了。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嘗試,只要不擾民,任何方案都可以一試。我雖認為在首階段 (八月起為期一年)調整後的西隧收費(六十元)比另外兩條隧道的收費(三十元)貴一倍,不足以鼓勵市民多用西隧,但實行起來說不定真的有效,所以我並不反對。但到了第二階段實施繁忙時段收費,那個隔兩分鐘加兩元的做法,原意雖好,但似乎是把簡單事情複雜化了。我始終認為政府的道路、天橋、隧道等都不應收費,讓自然供求定律去調節,而達至平衡,這做法在不少地方都已證明有效。特區政府的說法是,不收費可能吸引本來不開車的人決定開車,但我相信區區二三十元並不是個很大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