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醫療檔案 2023 年 02 月 09 日

甩骹點算好?肩關節脫臼勿亂動!

相信不少人對肩關節脫臼(俗稱甩骹)有着不少誤解與迷思,例如甩後,只要輕輕一托,便能將關節復位;也有人擔心,一次甩,這種創傷就會伴隨終身。孰真孰假,今期骨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講解甩的前因後果,以及一旦甩,應當如何應對。

肩關節鬆脫後必須由醫生復位,切勿自行「托骹」。

 

任職體育老師的傑sir執教鞭近二十年,莫說運動創傷,就連抽筋拉傷也少有,怎料去年的學校運動會,教他老貓燒鬚。
「事緣當日與學生參加接力賽跑,我被委派為最後一棒,怎料在終點前,竟然失速,後腳拖着前腳再整個人順勢一仆,手部先行落地,隱約聽到右手『啪』的一聲,心想這次手尾長了!」傑sir說。
這次意外,不僅使傑sir班級失去了冠軍,也讓他的右手肩關節脫臼,更出現了輕微骨裂,單靠復位可能加重韌帶撕裂,主診醫生建議他接受手術,把骨裂位置固定及復原,以免將來影響到教學生涯。可幸的是,傑sir的康復進度理想,也有賴從事物理治療的畢業學生安排了復康療程,在意外僅三個月後,他再次踏足操場,與學生繼續上體育課。

急性甩 最常見

甩骹可說是最常見的肩關節創傷意外,這個人體活動幅度最大、最靈活的關節,結構其實頗為複雜。肩關節又稱為球窩關節,是由肱骨近端及肩胛骨的肩盂,以及圍繞外圍的關節囊、韌帶及旋轉肌組成,而旋轉肌袖則是肩關節最重要的肌肉,當這些結構完好無缺時,肩關節便能做出前屈、伸展、向內、外轉等動作。
「所謂甩骹,是指上臂受外力拉扯或遭撞擊時,肱骨可能向外、上或後位移位,完全脫離關節窩,最常見就是急性脫臼,肱骨頭甩向前方,令上臂骨前移及下垂,多見於運動創傷。」仁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謝龍峰說。
籃球員及欖球員等經常需要舉高雙手及激烈碰撞的運動員、經常運動人士,以及韌帶曾經受傷人士,也是肩關節脫臼的高危族。
謝醫生解釋,人的雙手在垂下時是較為穩定,但當上臂外旋或向後推,離開身體的幅度大於九十度時,突然被撞擊下,前方有力向後推,就有機會扭傷及甩骹。更甚的是,由於成年人的韌帶相對較繃緊,這種衝擊力有機會造成韌帶撕裂及骨折,絕對不能輕視其傷勢。
除了急性前方甩骹,部分人可能因觸電或癲癇症發作而出現「向後甩」情況,即肱骨的頂部向身體的後方移位。此外,有些個案屬於慢性脫臼,多數為曾經中風的老人家,康復後由於肩膀的肌肉力量較差,肩關節的協調性低,即使復位,也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再次甩骹。

 

謝龍峰醫生說,強行或不正確「托骹」,或會造成更大傷害。

 

父母有時會抽起兒童雙臂,像圖中這個行為,有機會扯脫肘關節。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