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親子天地  > 中西匯醫 2022 年 11 月 23 日

陳以誠醫生

陳以誠簡述:資深兒科專家,港大醫科畢業,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及愛丁堡取得專業資格。過去十多年曾為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及其健康教育委員會主席,和醫務委員會委員。現任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醫學系榮譽臨牀助理教授,香港醫學會慈善基金會副主席,愛健慈善基金主席,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校董。

預防感染類鼻疽貼士

我們必須注意家長及兒童照顧者的健康。今年香港人驚覺一個感染家長及長者的傳染病,一名五十一歲男子於22年10月22日起出現發燒及小便不適徵狀,11月1日醫院診斷為泌尿系統感染,其前列腺膿腫樣本證實帶有類鼻疽伯克氏菌。
類鼻疽是香港今年繼猴痘後,最新定為需要呈報的傳染病。截至11月11日,本港今年共錄得三十五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去年十七宗)。當中三分之二,即23宗居於深水埗區,其餘十二病人居於觀塘、黃大仙、西貢、葵青、東區及油尖旺等九龍舊區。

 

 


類鼻疽的致病原是類鼻疽伯克氏菌。這病菌可以廣泛存在於土壤,特別是濕潤的黏土。類鼻疽在東南亞(例如:新加坡、泰國)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都存在。
潛伏期通常二至四周(可以一天至數年)。臨牀症狀包括:局部感染(例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慢性化膿性感染。常見病徵有發燒、頭痛、局部痛楚或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等。
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如經皮膚傷口)、吸入受污染的水滴和飲用受污染的水是感染的途徑。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也可以傳播,但人傳人則極罕見。
有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等長期病患者,受感染的風險特別高。從事實驗室、醫護工作、地盤及農業的人,也可在職業環境中受感染。普通人風險很低,今次在深水埗區一些樓宇的市民及地盤工人,都有被測到有類鼻疽伯克菌抗體而全無病徵。
類鼻疽需用抗生素治療,慢性感染或需要較長期治理。類鼻疽的死亡率約為40-75%。(今年本港已有八人死於此病)香港衞生署今年11月已立例強制呈報此傳染病。

現時沒有針對類鼻疽的預防疫苗。以下措施是預防感染貼士:

1.接觸土壤或泥水時,要佩戴手套,並穿上水靴。

2.若有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要盡快清洗或淋浴。

3.不要用每日首一分鐘由水喉開出的食水:不用來刷牙、洗臉或洗澡。要用之後的水喉水。

4.盡快洗淨消毒傷口,以防水敷料覆蓋。

5.耕田、接觸土壤和處理園藝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6.注意食物衞生,飲用經煮沸或消毒處理(如紫外線或有效過濾)的水。

7.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旅遊時的河流、池塘或湖泊)。

不過大家也不用恐慌,現在只是有個群組,並非在全港爆發疫情。請大家增加免疫力(特別家中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及留意以上貼士便可以放心。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